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辅导资料

更多

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学:脑脊液漏

  2013年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学辅导: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

  一、病因

  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和蛛网膜破裂,脑脊液流出颅外,多见于颅底骨折,脑脊液经鼻腔或耳道流出。

  外伤性脑脊液漏在头颅外伤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3%。与颅骨骨折的部位有关,前颅窝底骨折的患者中有50%的人发生脑脊液漏;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外伤性脑脊液漏在成人与儿童发生率之比约为10:1。 2岁以下的小儿发生率明显较低,可能由于颅骨较软,特别是筛窦处具有软骨性质,不易发生骨折。此外,额窦和蝶窦此时尚未发育完全。2岁以后发生率即逐渐增加,5岁以后额窦发育完全,由于额窦骨折引起的脑脊液漏者逐渐增多。

  二、病理生理

  60%的脑脊液漏患者出现于伤后前数天之内,95%的患者发生于伤后3个月内。延迟性脑脊液漏的原因可能为:

  ①脑膜撕裂处被血肿所堵塞,血肿吸收后脑脊液即漏出;

  ②脑水肿较严重,脑组织挤入破口处将其堵塞,水肿消退后发生漏液;

  ③脑膜部分撕破,此后因咳嗽、用力使颅内压力突然增高,使脑膜穿破发生漏液。极少数患者可在伤后数年才发生漏液。外伤性脑脊液漏可见于颅脊轴的任何部位,最多见于颅前窝底,通过各鼻窦或中耳鼓室漏出,发生于腰部者多为直接伤引起,较为罕见。

  大部分外伤性脑脊液漏可自行永久愈合,部分呈间歇性漏液,长久不愈者可发生逆行性颅内感染。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鼻腔压力突然增高,可将空气从漏口挤入颅内引起外伤性颅内积气。

  脑脊液漏的最大并发症是逆行性颅内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由于抗生素的应用,脑膜炎导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已显著下降,但远未完全消除。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脑膜炎者约为5%~10%,常见于持久性漏液的患者。漏液持续7日以上,脑膜炎的机会即逐渐增多,以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最为常见。

  成人中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高达50%,而外伤性脑脊液漏引起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不到10%,这是由于前者多为体弱年高或有全身性疾病使抵抗力降低的患者,而后者则多为伤前身体健康的患者。

  经治疗脑膜炎多可痊愈,但也可以反复发作。对这种患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但不必进行急诊手术,应仔细进行术前准备,在感染消退后行修补漏口的手术。对于儿童患者,脑脊液漏引起的脑膜炎预后较差,故外科修补术应更提早进行。

  对于无感染症状的脑脊液漏患者一般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当脑膜炎一旦发生,即应给以足量的适当的抗生素。在修补脑脊液漏手术前,24~48h应给予抗生素,尤其是修补手术中需加用一些异物修补材料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为必要。

  三、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颅脑外伤后从鼻腔或耳道流出血性液体,渐变为澄清无色的液体。其他可能存在的症状有嗅觉丧失,听力减退伴有鼓膜下积液等。在不明确是否有漏液时,可令患者坐起、低头,有助于液体流出,漏通入蝶窦者,仰卧位时液体积于蝶窦的后部,而蝶窦开口位于其前部,故可以无漏液,当其坐起低头时,积存的脑脊液即可从其开口流出,这种情况在晨起时更为明显。因经过夜间的积液,次晨很易流出。小儿由于鼻涕很多,往往难以确定是否为脑脊液。

  外伤性脑脊液漏由于颅腔与外界沟通,最大的危险在于逆行性颅内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出现高热及脑膜刺激症状,并可反复发生颅内感染和颅内积气。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漏患者应常规拍摄颅骨X线片,以观察有无颅骨骨折,骨折线是否跨过鼻窦以及鼻窦内有无积液等。

  CT检查可观察有无脑积水和颅内占位病变,并调节窗位观察颅底和鼻窦。颅内积气很易被发现,在没有明显漏液的情况下可直接证明有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的沟通。

  脑脊液漏的修补手术前应准确地将漏口定位,方法如下:

  1.腰椎穿刺

  将染料(亚甲蓝等)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有气泡与漏液从何处流出,以估计漏口的位置,但此种方法准确性差,又对神经组织有刺激作用,现已不用。

  2.CT脑池造影

  腰穿后将水溶性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俯卧头低位,在透视下调节观察,使造影剂进入颅底脑池,行CT薄层扫描,以发现漏口部位。

  3.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

  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等经腰椎穿刺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脑脊液漏出的位置。

  五、诊断

  由于脑脊液漏好发于颅底骨折,颅前窝底骨折约有1/4~1/2发生脑脊液漏。对于临床上诊断颅前、中窝底骨折或伴有嗅觉丧失,听力减退者,应注意观察鼻、耳部是否流出无色透明的液体。若不能明确,可俯卧或坐起低头,以增加颅内压力,并有利于积存于蝶窦内的脑脊液自蝶窦开口流出。

  收集漏出液,做生化检查,证实液体含糖,有利于明确诊断。但是颅脑损伤急性期常合并有耳、鼻外伤,漏出液常掺有血液,糖定性检查不可靠。可用一块干净纱布,接漏出液数滴,如果含有脑脊液,在血迹外周可有浅淡色液体。

  六、治疗

  脑脊液漏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自行愈合。伤后立即发生的急性脑脊液漏80%~85%可望在几周内自行停止漏液,而外伤性耳漏则几乎都可在5~10日愈合。

  1.非手术疗法

  (1)一般处理:采用头高卧位,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困难者用软便药物通便。清洁鼻腔或耳道,鼻漏或耳漏处覆盖小块无菌纱布,绝对不可堵塞,使脑脊液通畅的流出是防止逆行感染的重要因素。

  (2)减少脑脊液的分泌:应用药物如乙酰唑胺以减少脑脊液分泌。

  (3)限制液体摄入量:成人每天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00ml以内,儿童限制在每日输液量的3/4以内。

  (4)降低颅内压力:用甘露醇脱水,每天行腰椎穿刺1~2次,放出脑脊液,直至压力接近并稍高于大气压力,以减少漏液。也可经腰椎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行外引流,对减少漏液很有效,但不能引流过快,可调整引流高度至脑脊液漏出停止。如病人情况恶化,就立即夹闭引流管,并将病人体位放平,甚至头低足高位,给以纯氧(100%)吸入,同时应进行头颅CT扫描或床前拍X线颅片,以明确是否有颅内积气。若需较长时期(1周以上)引流,可考虑行脑脊液分流手术。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伤后对症治疗4周以上仍不能自愈者;严重颅底骨折后,大量脑脊液外漏持续一周者;并发脑膜炎经治疗痊愈者;迟发性脑脊液漏或脑脊液漏愈合又复发者。

  (2)手术方法

  1)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脑脊液鼻漏多来自筛窦或额窦骨折,来自蝶窦者少见,亦有少数岩骨骨折脑脊液经耳咽管流入鼻腔。术前应确定漏口部位,以决定手术方式。一侧鼻孔脑脊液漏多来自同侧的鼻窦骨折,但有时也来自对侧的骨折。如能肯定漏口部位,可行患侧额部骨瓣开颅。如果双侧鼻孔漏液,或骨折跨越两侧鼻窦,多行双额骨瓣开颅。先行硬膜外探查,将硬膜与颅前窝底的额窦后壁、鸡冠和筛板小心分离,可发现骨折和漏口。分离漏孔处粘连的硬脑膜,显露漏口,用明胶海绵和医用胶封闭漏口,再用骨蜡封闭。继之缝合或修补硬脑膜破口,再取颞肌加医用胶粘合。如硬膜外入路显露不良,可以切开硬膜,放侧裂池脑脊液,抬起额叶底部,依次探查额窦后壁、筛板及鞍区。可发现脑组织凸向漏口处,将其吸除后即可发现硬脑膜破损处和骨折。用肌肉组织加医用胶填充漏口,尽可能修补缝合硬脑膜,并用肌肉、帽状腱膜、骨膜等可利用的组织封盖漏口,加明胶海绵和医用胶层层加固、粘牢。

  如经CT脑池造影证实脑脊液鼻漏来自蝶窦,骨折多累及蝶窦前壁,可采用在蝶骨平台处钻孔,用肌肉或脂肪填塞蝶窦法。累及蝶骨大翼的颅底骨折,若蝶窦气化到达此部,亦可形成鼻漏,故应经颞下入路,修补漏口。

  2)脑脊液耳漏修补术

  岩骨骨折常累及鼓室盖部位,硬脑膜裂口常位于中颅窝底,但亦可位于岩骨后方。一般采用颞枕开颅,尽量靠近颅中窝底,探查鼓室盖部寻找漏口。如在颅中窝未能发现异常,可切开小脑幕探查颅后窝。找到漏口后,将其中的脑组织刮除,用肌肉加医用胶填塞封闭。因此处硬脑膜难以缝合,多用肌肉或筋膜覆盖,明胶海绵、医用胶粘合。

  3)术中注意事项: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术前及术中必须探明漏口即硬膜破损部位,修补硬膜要严密,取用修补材料宁大勿小。

  4)术后处理:除按一般开颅术后处理外,特别要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01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说明汇总
 

  2013年卫生职称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医学教育考试网推出微信官号:iyixue001

 

  2013卫生专业技术考试大纲汇总
 

  文都卫生职称微博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