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考试资讯

更多

2013考研专业硕士复试门槛更高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于去年考研舞弊事件的发生,今年的考研采取了“一题多卷”等一系列防备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考研专家指出,今年考研试题呈现出了出题新颖、灵活等特点,在这种趋势下,依靠死记硬背很难再得到高分。备考2014年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应予以关注。
    
    对于年后即将进行的复试,专家指出应早做准备,提前做好专业课的复习,尽量收集相关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 试题与趋势分析
    
    总体 命题更加新颖灵活

    
    今年政治、英语、数学考题的题型基本没有变化,但命题方式更加新颖、灵活。比如今年的政治试题大部分采用通俗的语言和案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再如英语的作文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之路’,这个题目跑题的可能性很小,题目很开放,学生发挥的自由度也更多。
    
  今年考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在加强。如今年数学考试的题目并不难,但计算量比较大,对学生逻辑、运算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英语则加强了对日常用语、词汇的考查。之前考研是指哪考哪,今年试题反映出的趋势是更要活学活用,对于那些习惯于死记硬背的考生,以后备考的难度无疑会增大。
    
    政治 以中央重大会议精神为指导
    
    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依然是围绕考试大纲进行命题,并没有超纲题目,分数分布也基本按照考试大纲进行。命题特点之一依然是紧密结合重大会议精神和社会热点问题。2012年最大的现实热点就是党的十八大,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也体现了十八大精神的指导,在客观选择题和主观分析题中都涉及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内容。以中央精神为指导的鲜明特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性,考查的也是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也进一步证明了,死记硬背不再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良方。
    
    英语 难度稳定,时效性更强
    
    今年考研英语命题特点则是难度稳定、时效性强。难度方面,以阅读理解为例,20道题目当中除了两道主旨题之外,其余题目都是关于细节和细节推理的。而2012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题目中,细节及细节推理题也有16道。在近十年的考研英语中,细节题都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考查题型,这就决定了历年阅读理解的难度稳定。不难发现,考研英语的考试,经历了十几年的演变,已经是一种稳定性非常强的选拔性考试了,这对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难度稳定有利于大家复习,抓住考研英语的重点考查内容。”
    
    同时,考研英语的时效性也越来越强。依然以阅读理解为例,2012年的第一篇阅读选自2011年3月24日的《时代周刊》,第四篇阅读选自2011年3月17日的《经济学家》。而2013年的第一篇阅读选自2012年6月21日的《商业周刊》,第二篇阅读选自2012年6月9日的《经济学家》。惠新华分析:“从中可以看出,2012年阅读理解的文章已经是当年出版了,而相对于2012年,2013年的阅读均选自当年下半年的西方报刊杂志,文章的出版日期比2012年还新了近3个月,时效性越来越强。针对这一特点,建议备考的同学们多去读一些当年出版尤其是下半年出版的西方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数学 基础知识是考查重点
    
    今年数学命题特点就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数二中考到了切线、弧长、面积、体积、形心等内容。考研数学一、二、三试卷区分更显著。如高等数学部分,数一、二、三试卷的选择题几乎没有重复。同时,更加体现了不同卷种之间对知识的不同要求,这也给参加2014研考的提了个醒,在今后复习时,一定要按照考纲要求进行学习。此外,考题重点的延续性更强,各卷种核心难点考查更集中。总的来说,2013考研数学不是很难,重点考查基础,故基础性的训练对2014考研同学来说非常重要。
    
    ■ 复试准备
    
    专业型硕士复试门槛更高

    
    与高考不同,考研并非一考定终身,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后还要参加由报考院校组织进行的复试,一般也分笔试和面试。
    
   考研的成绩教育部明文规定一般高校各位同学的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乘以70%+复试成绩乘以30%,而一些重点高校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甚至达到了50%。因此,就算有的同学初试考得很好,但是如果复试的时候因为掉以轻心而发挥不好,最终也会功败垂成。相反,如果你初试考得并不是很好,但如果复试认真准备,表现很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咸鱼翻身”。
    
    随着近几年高校中复试比重的不断增加,复试更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现在专业型硕士的复试门槛比学术型硕士的门槛还要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对于那些自认为初试成绩八九不离十的学生,尤其跨校跨专业的学生,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面试了。
    
    初试成绩公布前的这个阶段,可以先了解复试有哪些模块,提前复习相关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也可准备一下英语口语,初试成绩出来后,可以关注复试流程、礼仪,进行模拟训练。公布复试名单后,离面试还会有三到五天的时间,这时除复习外,还可以找一些精准的点,如复试地点、环境,打探有几人参加,导师可能是谁等等,做到有备无患。
    
    这段时间要搜集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学术动态及其导师的学术观点,这些都很容易在复试中涉及。通常复试的考官都是本专业最具权威的老师,除了基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充分了解报考导师的研究内容。这需要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搜索有关专业的最新动态。
    
    除有关复试的时间、地点、考官等情况外,还包括复试的内容、范围及考查方式等。需要及时向招生单位咨询,经常浏览其网站。另外还可以向上届的师兄师姐询问,征求他们的意见。所考大学的BBS也是搜集信息的极好来源。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