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主治医师胸心外科学辅导: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 病因
• 结核常见,但近年少见;化脓菌感染、血心包可演变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 病理
• 脏、壁层心包增厚,可达1cm
临床症状
• 症状
• 易疲倦、无力,咳嗽、气促,腹饱满、消化功能下降,肺瘀血、可端坐呼吸,腹水多可致感气促
• 体征
• 颈静脉怒张,肝、脾大,腹水,下肢浮肿
• 心搏减弱或消失,心音遥远;心律可正常
• 脉细,奇脉,脉压小,静脉压升高(20~40cmH2O)
• 胸腔积液
• 严重可紫绀
• 化检
• 血沉可加速,肝功能损害,血清白蛋白下降
• EKG
• QRS波低电压,T波平或倒置
• X线
•心影边界可异常,钙化心包影,胸水
• B超
• 心包增厚、积液。
• 心导管检查
•房、室压均可增高,收缩压力曲线可正常,舒张早期迅速下降,并维持高水平
• MRI有助于诊断
诊断
临床症状+体征
治疗
• 宜早手术,以避免心肌萎缩加重
• 术前改善病人营养,纠治水、盐平衡,低蛋白血症十分重要。
• 手术方法
• 剥离
• 范围
• 上达大血管基底,下达膈,二侧至膈心包
• 顺序
• 左室面、右室流出道、上、下腔
心脏瓣膜疾病
二尖瓣病变
l边缘粘连
l瓣膜增厚
l隔膜漏斗型
l漏斗型
二尖瓣结构的概念
由于瓣膜组织变硬(胶原含量增高,110ug/mg升至170ug/mg),使瓣不能很好关闭(关闭不全)
£ 老年退行性变
£ 创伤
£ 粘液样变:二尖瓣脱垂
£ 冠脉病变致瓣膜病
£ 马凡综合症
二尖瓣狭窄
病理生理
• 瓣孔面积降至2~2.5cm2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
l 平均左房压升高(>10~12mmHg)
l 肺水肿、肺淤血
l 肺动脉高压
l 左室废用性萎缩
临床表现
• 症状
l 与瓣口狭窄程度有关
l 轻度狭窄:瓣口面积1.4~2.0cm2, 直径>12mm
l 重体力活动出现症状
l 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9~1.4cm2, 直径8~12mm
l 中度体力活动现现症状
l 重度狭窄:瓣口面积<0.9cm2, 直径<8mm
l 轻微体力活动出现症状
l 活动后心慌、气促,呼吸困难,咯血,右心衰等
• 体征
l 二尖瓣面容
l 心尖区扪及舒张期震颤
l 听诊
l 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l 第一心音亢进
l 开音
• 辅助检查
l 胸部X线
l 肺淤血、心影扩大、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凸出,左房、右房、右室大
l 心电图
l P波增宽、切迹,V1导联f波>0.1mV,电轴可右偏
l 超声心动图
l 二尖瓣前后叶运动异常、呈“城墙样改变”,二维超声直接观察瓣叶活动情况、增厚程度、有无钙化、并可直接测量瓣口面积,Dopple示血流异常等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
• 收缩期左室血液返流至左房,致收缩期左房压升高、心排血量降低
• 左室扩大及肥厚
• 左室功能可长时间维持正常,一旦失代偿、病变发展快
临床表现
• 症状
l 轻度单纯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长期无明显症状
l 乏力、心慌及活动后气促
l 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
• 体征
l 心尖搏动增强、向左下移位
l 扪诊有抬举性心尖搏动、收缩期震颤
l 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多在III级以上,向左腋下传导
• 胸部X线
l 左心房增大、双房影,左室扩大、心影向左下扩大,肺淤血
• 心电图
l 左室肥大劳损,常见继发房颤
• 超声心动图
l 直接确定瓣膜脱垂、腱索断裂等,粗略确定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
治疗
• 二尖瓣狭窄的治疗
l 手术适应症
l 诊断明确,心功能II~III级,3~6月内无风湿活动
l 手术方式
l 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
l 适于单纯隔膜型二尖瓣狭窄
l 直视手术
l 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
l 二尖瓣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