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初级药师天然药物化学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比较广泛,许多天然药物如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丹参、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
(一)醌类化合物的典型化合物及生物活性
1.苯醌类:可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类。但邻苯醌不稳定。辅酶Q类,属于对苯醌,能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其中辅酶Q10已经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及癌症。维生素K1也属于苯醌类药。
2.萘醌类:中药紫草和软紫草中的有效成分为紫草素及异紫草素衍生物,具有止血、抗感染、抗菌、抗癌及抗病毒等作用。
3.菲醌类:天然的菲醌类包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类型。丹参根中分离出的菲醌衍生物,属于对菲醌型的如丹参新醌甲、乙、丙等。丹参醌类成分具有抗菌及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由丹参醌ⅡA磺酸钠注射液已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4.蒽醌类:包括羟基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蒽酚、蒽酮及蒽酮二聚体等。
(1)羟基蒽醌类:可以游离形式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如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均属于这一类型,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A型题:
主要有效成分为醌类化合物的是( )
A.银杏
B.人参
C.灵芝
D.甘草
E.大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大黄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均属于羟基葸醌类。
(2)蒽酚或蒽酮类:蒽醌在酸性下易被还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该类物质主要存在新鲜植物中,长时间贮存后被氧化成蒽醌类成分。蒽酮类成分芦荟苷属于碳苷类化合物。
(3)二蒽酮类:可看成是两分子蒽酮在C10-C,10位或其他位脱氢而形成的化合物。如二蒽酮类成分番泻苷A、B、C、D等为大黄及番泻叶中致泻的有效成分。
(二)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呈色反应
1.理化性质
(1)一般性状:天然醌类化合物多是 有色结晶体,随着分子中酚羟基等助色团的增多颜色逐渐加深,由黄、橙、棕红以至紫红色。苯醌、萘醌、菲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蒽醌往往以苷的形式存在。游离的蒽醌类多为结晶状,苷类多数难以得到完好的结晶。
(2)升华性:游离醌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及萘醌类还具有挥发性,能随 水蒸气蒸馏。此性质可用于提取精制。
(3)溶解性:游离醌类化合物 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但在冷水中溶解度减小,不溶或难溶乙醚、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
(4)酸性:醌类化合物多数具有酚羟基,有的带有羧基,所以表现出一定的酸性,易溶于碱性溶剂,酸性的强弱与分子结构中羧基、酚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其规律如下:
1)具有羧基的醌类化合物酸性较强:2-羟基苯醌或位于萘醌醌核上的羟基为插烯酸结构,也会显示出类似羧基的酸性。
2)蒽醌及萘醌苯环上的α-羟基酸性弱于β-羟基酸性:由于β-羟基受羰基吸电子的影响,使羟基上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故质子解离度增高,酸性较强。而α-羟基上的氢与相邻的羰基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降低了质子的解离度,故酸性较弱。
3)酚羟基数目增多则酸性增强:羟基蒽醌类的酸性一般随羟基数目的增多而增强。
综上所述,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排列如下:
含CO0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α-OH>含一个α-OH
2.显色反应
(1)菲格尔(Feigl)反应:醌类衍生物(包括苯醌、萘醌、菲醌及蒽醌)在 碱性下加热能迅速被醛类还原,再与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2)碱液呈色反应(Borntrager反应):羟基蒽醌及其苷类遇碱液呈红色或紫红色。呈色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羟基和羰基有关。因此,羟基蒽醌及具有游离酚羟基的蒽醌苷均可呈色;而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则需经过氧化成蒽醌后才能呈色。
A型题:
要让蒽酚在Borntrager反应中显色,需要经过的反应是( )
A.还原
B.酰化
C.去甲基
D.氧化
E.缩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Borntrager反应即碱液呈色反应,羟基蒽醌及其苷类遇碱液呈红色或紫红色,而蒽酚、蒽酮类化合物需经过氧化成蒽醌才能显色。
(三)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1)醇提取法:多以乙醇或甲醇为溶剂可将游离蒽醌及苷提取出来。
(2)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天然苯醌和萘醌多呈游离状态极性较小,多用氯仿、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
(3)碱提酸沉法:对于含有酚羟基、羧基显酸性的醌类化合物可用碱液进行提取,再酸化使其沉淀析出。
(4)水蒸气蒸馏法:用于具挥发性的小分子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2.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游离蒽醌及蒽醌苷类的分离:可将醇提液浓缩后的混合物在氯仿-水、乙醚-水两相溶剂中进行液液萃取,苷元极性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层,而苷极性大,则留在水层里。也可将混合物置于回流或连续回流提取器中,以氯仿或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游离的蒽醌衍生物,蒽醌苷类仍留在残渣中。
(2)游离蒽衍生物的分离:通常多采用梯度pH萃取法。
梯度pH萃取法是分离游离蒽衍生物的经典方法。根据蒽醌的α与β位羟基酸性差异及羧基的有无, 使用不同碱液(5%NaHCO3、5%Na2O3、1%NaOH、5%NaOH)依次从有机溶剂中萃取蒽醌类成分,再分别酸化碱液,蒽醌类成分即可析出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