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辅导资料

更多

外科主治医师: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2013外科主治医师辅导: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疖

  1.★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葡菌为主,偶见表皮葡菌。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直径2cm,以形成脓栓为特征。

  2.局部炎性反应;数日中央坏死、软化,触之有波动感,中心出现黄白色脓栓;破溃流脓后可愈合。

  3.危险三角区——鼻与上唇及周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危重者可昏迷。

  4.疖病——不同部位同时多发疖,或在一处反复发生疖。

  5.鉴别——痤疮:病变小,顶端有点状凝脂;痈:数个脓栓,全身症状重。

  6.治疗——①早期使炎症消退:理疗、软膏敷贴。②局部化脓及时排脓:石碳酸涂抹脓尖、切开引流、敷以呋喃西林。③抗菌治疗:全身症状重者,选青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

  (二)痈

  1.★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病菌金葡菌为主。

  2.感染从毛囊底开始,沿疏松组织蔓延,可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自行破溃较慢,全身反应较重。

  3.老年人居多,伴DM较多;好发于项部和背部;全身反应较早出现;局部炎症,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多处破溃,疮口呈蜂窝状;皮肤较易坏死,自行愈合困难。

  4.治疗——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同疖;局部处理:初期仅红肿用50%硫酸镁湿敷,软膏敷贴;已成脓或破溃者及时切开引流,切应扩大范围,覆盖皮下坏死组织;术后24h敷料加呋喃西林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1.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深部蜂窝组织。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为主;特点为病变扩展快,明显毒血症。

  2.一般皮下蜂窝织炎:皮肤化脓性感染后,患处肿胀疼痛发红,压之稍褪色,边界不清;严重者皮肤变褐色,水疱形成,全身症状严重。

  3.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下腹、会阴多见;不侵及肌层;有捻发音,破溃后臭味,全身状态恶化较快。

  4.新生儿皮下坏疽:多见于背臀部;初期为红硬结,发展后皮肤浮动感,中心皮肤坏死呈黑褐色,全身情况不良。

  5.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多见于小儿,病变起源于口腔面部;高热、呼吸窘迫、吞咽困难;可累及颈阔肌严重影响呼吸。

  6.治疗:药物以青霉素、头孢为主,厌氧菌加用甲硝唑;局部处理:早期处理同疖;口腔、颌下及早切开减压;厌氧菌切开以3%H2O2冲洗、并隔离。

  (四)丹毒

  1.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见于下肢、面部;现有皮肤黏膜的破损;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复发。

  2.开始既有畏寒发热等全身反应;片状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淡;局部烧灼样疼痛;反复发作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

  3.下肢丹毒反复发作,高蛋白的淋巴液刺激下,下肢皮肤粗厚肿胀,形成象皮肿。

  4.治疗:抬高患肢;局部50%硫酸镁热敷;全身应用抗菌药:青霉素、头孢。持续至症状消失后3~5d。

  (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1.局部皮肤破损后,沿淋巴结侵袭;以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为主;

  2.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沿淋巴管走形呈红线状,按压疼痛;

  3.深部淋巴管炎仅有按压痛,须与急性静脉炎鉴别。

  4.治疗:重在治疗原发病;红线以呋喃西林热敷;红线进展快者,用粗针头垂直刺在红线上多出,再热敷。

   201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说明汇总
 

  2013年卫生职称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医学教育考试网推出微信官号:iyixue001

 

  2013卫生专业技术考试大纲汇总
 

  文都卫生职称微博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