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考点
表5.抗精神失常药(20章)
顺序 |
题干 |
选项 |
1. |
氯丙嗪可阻断那些受体 |
DA、α、M、H1、5-HT2受体 |
2. |
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 |
阻断中脑-皮层和中脑-边缘系统的D2受体 |
3. |
氯丙嗪镇吐的机制 |
小剂量:抑制延脑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 |
4. |
氯丙嗪调节体温的机制 |
抑制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 |
5. |
氯丙嗪对内分泌系统影响机制 |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2受体——一个促进,三个抑制(促进促乳素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ACTH、生长激素分泌) |
6. |
氯丙嗪具有强大镇吐作用,但不能用于 |
晕动症(异丙嗪、苯海拉明) |
7. |
氯丙嗪可用于 |
A.精神分裂症 |
8. |
氯丙嗪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不宜用何药来纠正 |
肾上腺素 |
9. |
长期大剂量应用氯丙嗪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
锥体外系反应 |
10. |
氯丙嗪可引起3种锥体外系反应 |
A.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
11. |
长期应用大剂量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是因为氯丙嗪阻断 |
黑质-纹状通路多巴胺受体 |
12. |
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 |
氟哌啶醇 |
13. |
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
氯氮平、齐拉西酮 |
14. |
氯丙嗪对体温影响与解热镇痛药不同的是 |
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以降低正常体温 |
15. |
抑制脑内NA和DA的释放,用来抗躁狂症的药物 |
碳酸锂 |
16. |
对NA、5-HT再摄取有抑制的药物是 |
丙咪嗪(抗抑郁) |
表6. 镇痛药(21-22章)
顺序 |
题干 |
选项 |
1. |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 |
A.镇痛镇静B.抑制呼吸C.镇咳D.缩瞳E.恶心呕吐 |
2. |
吗啡镇痛的机制是 |
激动阿片受体 |
3. |
吗啡外周作用包括 |
A.扩张血管B.兴奋平滑肌C.抑制免疫系统 |
4. |
吗啡用于胆绞痛时应和何药合用 |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
5. |
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机制 |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镇静作用 |
6. |
吗啡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
产生身体依赖性(成瘾性) |
7. |
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呼吸肌麻痹 |
8. |
慢性钝痛不宜用吗啡治疗的主要原因是 |
久用易成瘾 |
9. |
吗啡急性中毒用何药解救 |
纳洛酮 |
10 |
可待因具有 |
镇痛和镇咳作用 |
11. |
哌替啶临床应用包括 |
镇痛、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心源性哮喘 |
12. |
吗啡和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的替代药物 |
美沙酮 |
13. |
成瘾性小,已列入非麻醉药品管理药物 |
喷他佐辛 |
14. |
纳洛酮、纳曲酮属于 |
阿片受体拮抗剂 |
15. |
可用于痛经和分娩止痛的药物是 |
罗通定 |
16. |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
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
17. |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
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吡罗昔康、萘普生、奥沙普秦 |
18. |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
尼美舒利、美洛昔康、氯诺昔康、帕瑞昔布、塞来昔布 |
19. |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
抑制环氧酶,减少TXA2的合成 |
20. |
阿司匹林具有 |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大剂量)、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小剂量) |
21. |
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作用 |
对乙酰氨基酚 |
22. |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 |
消化道反应、凝血障碍、变态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综合征、肾脏损坏 |
23. |
乙酰水杨酸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机制是 |
使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生成增加 |
24. |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 |
秋水仙碱 |
25. |
别嘌醇临床用于治疗 |
痛风(临床上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