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考点
第二篇 化学治疗药物
(5-15章)
顺序 |
题干 |
选项 |
1. |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称为 |
抗菌活性 |
2. |
抗菌药物浓度已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 |
抗菌后效应 |
3. |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
4. |
通过抑制细胞膜功能发挥抗菌作用 |
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
5. |
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
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 |
6. |
通过干扰核酸代谢,发挥抗菌作用 |
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齐多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胞苷 |
7. |
耐药性产生机制包括 |
产生灭活酶、改变靶部位、增加代谢拮抗物、改变细胞通透性、加强主动外排系统及其他方式 |
8. |
主要通过肾排泄的抗菌药 |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 |
9. |
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抗菌药 |
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
10 |
防止和杜绝抗菌药物滥用包括 |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不是细菌感染的腹泻、肠炎不用、皮肤和黏膜一般不用 |
11 |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 |
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减缓耐药的产生、降低毒副作用、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
12 |
青霉素的抗菌谱包括 |
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 |
13 |
青霉素对G+球菌有效的有 |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
14 |
青霉素对G-球菌有效的有 |
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 |
15 |
青霉素的抗菌机制 |
抑制转肽酶,造成细胞壁合成障碍 |
16 |
与青霉素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的药物是 |
丙磺舒 |
17 |
青霉素为什么不宜与抑菌药四环素、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合用 |
青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而抑菌药阻碍细菌繁殖,使青霉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拮抗作用。 |
18 |
青霉素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
变态反应 |
19 |
青霉素治疗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病时可发生 |
赫氏反应 |
20 |
大剂量青霉素快速静脉注射可发生 |
青霉素脑病 |
21 |
引起青霉素速发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
青霉噻唑酸蛋白 |
22 |
引起青霉素迟发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
青霉烯酸蛋白,与血清病样反应有关 |
23 |
用青霉素治疗破伤风、白喉及炭疽症时应加用 |
相应的抗毒素 |
24 |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特点是 |
耐酸、广谱、不耐酶 |
25 |
双氯西林的抗菌特点 |
耐酸、耐酶、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26 |
呋苄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抗菌特点 |
不耐酸、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
27 |
头孢菌素类抗菌特点 |
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少、对β-内酰胺酶稳定 |
28 |
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特点 |
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对青霉素酶稳定,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
29 |
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特点 |
对G+菌不如第一代,对G-菌作用增强、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肾毒较第一代小。 |
30 |
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特点 |
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血浆半衰期长、对肾基本无毒性。 |
31 |
亚胺培南为什么要与西司他丁配伍 |
西司他丁抑制肾脱氢肽酶,保护亚胺培南不被灭活。 |
32 |
克拉维酸属于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33 |
可作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与其合用可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作用 |
氨曲南 |
34 |
红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
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
35 |
红霉素为什么不宜与氯霉素、克林霉素合用 |
作用靶位相同,合用发生相互拮抗作用。 |
36 |
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 |
红霉素 |
37 |
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38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最强 |
克拉霉素 |
39 |
血浆半衰长,每日给药一次的药物 |
阿奇霉素 |
40 |
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选药物 |
克林霉素 |
41 |
克林霉素抗菌机制 |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
42 |
万古霉素的特点 |
只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
43 |
万古霉素抗菌机制 |
抑制葡萄糖基转移酶,阻止肽聚糖合成,细菌细胞壁缺陷 |
44 |
何药可出现“红人综合征”或“红颈综合征” |
万古霉素 |
45 |
万古霉素为什么不宜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 |
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的风险增加 |
46 |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 |
对敏感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和终止阶段三个阶段均有影响,抑制蛋白合成。 |
47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
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变态反应 |
48 |
治疗土拉菌病和鼠疫的首选药物 |
链霉素 |
49 |
氨基苷类药物中可用于治疗结核病药物 |
链霉素 |
50 |
氨基糖苷类中最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 |
链霉素 |
51 |
对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的药物是 |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
52 |
氨基苷类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有 |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
53 |
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主要选用 |
阿米卡星 |
54 |
氨基糖苷类中耳、肾毒性发生率最低的 |
奈替米星 |
55 |
氨基糖苷类中治疗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
庆大霉素 |
56 |
链霉素引起过敏休克抢救,除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外还要用 |
钙剂 |
57 |
为了避免耳毒性,氨基苷类药物不宜与哪些药物合用 |
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或顺铂等 |
58 |
四环素类抗菌作用机制 |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59 |
四环素类的抗菌谱 |
G+、G—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及某些原虫。 |
60 |
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首选药 |
多西环素 |
61 |
四环素类药物中可用于酒糟鼻、痤疮治疗药物 |
米诺环素 |
62 |
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的药物 |
四环素类 |
63 |
最易引起二重感染的药物 |
四环素类 |
64 |
胆汁中浓度高,肝肠循环显著 |
多西环素 |
65 |
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高的药物 |
氯霉素 |
66 |
伤寒、副伤寒病首选药物 |
氯霉素 |
67 |
氯霉素严重的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灰婴综合症 |
68 |
限制氯霉素全身应用的主要原因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69 |
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 |
抑制细菌DNA的回旋酶(G-)和拓扑异构酶Ⅳ(G+),干扰细菌DNA复制。 |
70 |
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为氟喹诺酮类中最高者 |
环丙沙星 |
71 |
喹诺酮类药物中尿中排出量最高者 |
氧氟沙星 |
72 |
喹诺酮类药物中对结核杆菌有效,可作为治疗结核病二线药物 |
氧氟沙星 |
73 |
磺胺类药抗菌作用机制 |
抑制二氢蝶酸合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 |
74 |
磺胺类药物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 |
磺胺嘧啶(SD) |
75 |
磺胺类药物中在肠道分解出的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盐的是 |
柳氮磺吡啶 |
76 |
防治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 |
磺胺嘧啶 |
77 |
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
柳氮磺吡啶 |
78 |
甲氧苄啶抗菌机制 |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
79 |
复方新诺明由何药组成 |
磺胺甲(口恶)唑和甲氧苄啶 |
80 |
特比萘芬的抗菌机制 |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化物酶 |
81 |
特比萘芬属于 |
抗浅部真菌感染药 |
82 |
咪康唑属于 |
广谱抗真菌药,対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均有效 |
83 |
酮康唑属于 |
口服广谱抗真菌药 |
84 |
唑类药物中抗真菌作用最强的 |
伊曲康唑 |
85 |
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
两性霉素B |
86 |
治疗HIV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 |
齐多夫定 |
87 |
齐多夫定抗HIV机制 |
抑制HIV反转录酶,抑制DNA链的增长,阻碍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
88 |
主要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
金刚乙胺 |
89 |
奥司他韦属于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90 |
目前防治流感病毒较为有效的药物 |
奥司他韦 |
91 |
高选择性的抗疱疹病毒药 |
阿昔洛韦 |
92 |
拉米夫定抗肝炎病毒机制 |
抑制HIV病毒的逆转录酶、抑制HBV病毒DNA多聚酶 |
93 |
干扰素属于 |
广谱抗病毒药,通过诱导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酶,抑制病毒复制 |
94 |
异烟肼抗菌机制 |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
95 |
各种类型结核病的首选药 |
异烟肼 |
96 |
异烟肼治疗结核病,同服维生素B6目的 |
防止周围神经炎及中枢神经兴奋 |
97 |
异烟肼抗结核特点 |
抗结核作用选择高、作用强、穿透力强、可杀灭细胞内及纤维化或干酪样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
98 |
利福平具有 |
抗结核、抗麻风、抗细菌、抗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作用 |
99 |
利福平的抗菌机制 |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
100 |
乙胺丁醇较严重的毒性反应为 |
球后视神经炎 |
101 |
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 |
氨苯砜 |
102 |
对麻风病并无治疗作用,但与抗麻风药合用减少麻风反应的药物 |
沙利度胺 |
103 |
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首选药 |
氯喹 |
104 |
氯喹具有 |
抗疟疾、抗肠外阿米巴病、免疫抑制作用 |
105 |
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恶性疟的药物 |
青蒿素 |
106 |
何药具有金鸡纳不良反应 |
奎宁 |
107 |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疾药 |
乙胺嘧啶 |
108 |
主要用于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
伯氨喹 |
109 |
治疗阿米巴病和阴道滴虫首选药物 |
甲硝唑 |
110 |
治疗血吸虫病及绦虫病的首选药 |
吡喹酮 |
111 |
蛔虫、钩虫、蛲虫均有明显驱虫作用,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
左旋咪唑 |
112 |
治疗蛲虫感染首选药 |
恩波维铵 |
113 |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
巯嘌呤 |
114 |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
氟尿嘧啶 |
115 |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
甲氨蝶呤 |
116 |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
羟基脲 |
117 |
DNA多聚酶抑制剂 |
阿糖胞苷 |
118 |
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
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 |
119 |
干扰RNA转录的药物 |
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 |
120 |
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
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碱类 |
121 |
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药物 |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巯嘌呤、阿糖胞苷、羟基脲 |
122 |
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M期药物 |
长春碱、长春新碱 |
123 |
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药物 |
氟尿嘧啶 |
124 |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肿瘤药 |
环磷酰胺、巯嘌呤、多柔比星 |
125 |
骨髓毒性很小,但肺毒性比较大 |
博莱霉素 |
126 |
具有耳毒性的抗恶性肿瘤药 |
顺铂 |
127 |
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一线药物 |
紫杉醇 |
128 |
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停经后晚期乳腺癌的首选药物 |
他莫昔芬 |
129 |
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首选药物 |
阿糖胞苷 |
130 |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的药物 |
丝裂霉素 |
131 |
与顺铂和博来霉素合用是治疗睾丸癌的首选药物 |
长春碱 |
132 |
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效果显著的药物 |
白消安 |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