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南面向全省选拔省管领导干部的信息已经公布,今年十五年来湖南头一次面向全省的选拔,因此,今年领导干部的职位不会仅仅只是高官们的优势,而成为了大众的希望。
近年来,湖南省组织工作按照中组部要求和省委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的勇气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和“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高标准推进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这几年,我们公司85%的发明专利是党员创造的,创先争优真正成为了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引擎。”提起创先争优活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党委书记邓恢金颇为感慨。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近年来,省委组织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了新的动力和重要保证。
洞庭湖渔民解困、返乡农民工帮扶、灾民住房重建……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参学单位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32.1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7.2万件。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开展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分别承诺事项150多万件和1800多万件,兑现率均达90%以上。
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从副县级干部到副厅级干部,去年9月,37岁的醴陵市委常委、副市长熊炜实现了职位的一次“跳级”。通过2012年省管优秀年轻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他被提名为岳阳市副市长候选人。此次公选中,笔试阅卷基地对媒体开放、面试考官全部异地化等做法产生了良好反响。
近年来,省委制定贯彻《改革规划》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十一制”重点任务,激活了选人用人的“一池春水”。
为了使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委制定下发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1+4”文件,分类确定干部考核标准,明确不再把GDP作为考核的约束性指标。
构建面向基层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近5年来,省、市州党政机关共选拔基层干部2570人,从省直机关选派了21名年轻干部到县市区任职,从省内高校选拔了15名博士任副县市区长,选拔了3400多名选调生到乡镇工作。
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大。2007年以来,全省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7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593名、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14名。省直机关竞争上岗处级干部1780名,占同期提拔同级干部总数的69.6%。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他们对我的帮助太大了。”说起科技特派员,泸溪县浦市镇新堡村罗汉果种植户毛海平满怀感激。在省科技特派员、吉首大学生物系教授刘世彪的悉心指导下,去年8月,毛海平种植的罗汉果获得了大丰收。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2010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制定出台《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我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目前,20名首批“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23个,其中有3人当选院士;109人入选我省“百人计划”,其中5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该省还通过组织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行动、选派科技副县长等方式,促进各类人才创业兴业,共累计选派1.5万余名科技人才到农村服务创业。
健全抓基层打基础长效机制
服务“四化两型”,推动富民强省,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全省组织部门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通过部署开展组织覆盖、支部活力、党群连心、基本保障“四大工程”,全省共新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15887个,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2万多个,整顿后进支部2000多个。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高至5万元/年。
在全省推行“三有两评”工作法、群众工作站、全程代理等经验做法。全省建立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五项制度,36万名机关干部进驻基层单位,帮助基层解决问题150多万个。
同时,省市县三级每年派出近5000个工作组驻村扎实开展建设扶贫工作;选派5万多人到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科学发展指导员”等;建成远教终端站点45268个,实现站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