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二

更多

2013执业药师药学专业二复习5

  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二复习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工艺

  片剂的主要制备工艺:粉碎 → 过筛 → 混合 → 制粒 → 干燥 → 压片

  制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即用于压片的物料(颗粒或粉末)应具有良好的可压性与流动性。

  可压性是指物料在受压过程中可塑性的大小,可塑性大即可压性好,易成型。对于可压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物料,选择可压性好的辅料来调节或改善原物料的可压性。良好的流动性,可保证片剂的分剂量准确。

  制粒的目的:

  改善细粉的流动性

  防止多组分药物的离析

  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

  生产片剂有利于压片压力的均匀传递

  1.湿法制粒压片

  (1)制软材 将已混合均匀的原辅材料,用湿润剂或粘合剂湿润或粘合,搅拌均匀,制成软材。好软材的标准:捏之成团,压之易散。

  (2)制粒

  将制好的软材,通过适宜的筛网即得所需颗粒

  制粒设备

  流化沸腾制粒机:最经典的制粒方法,流化沸腾制粒机使物料粉末在自上而下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粘合剂液体由上部向流化床喷雾使粉末聚结成颗粒,同时完成混合、制粒、干燥三个过程,故称一步制粒。

  喷雾干燥制粒机:该法是将待制粒的药物、辅料与黏合剂溶液混合,制成合固体量约为50%~60%的混合浆状物,用泵输送至离心式雾化器的高压喷嘴,在喷雾干燥器的热空气流中雾化成大小适宜的液滴,热风气流将其迅速干燥而得到细小的、近似球形的颗粒并落入干燥器的底部。

  高速搅拌制粒机:这种方法是使物料的混合、制粒在密闭的不锈钢容器内一次完成,机内设有双速搅拌桨和双速切(粉)碎刀片,搅拌桨使物料充分地混合并按一定的方向翻腾,然后加入黏合剂溶液,在连续不断的搅拌下,黏合剂被分散、渗透到粉末状的物料之中,这些(被润滑的)粉末再相互黏结起来而形成稍大一些的颗粒,再经高速旋转的粉碎切刀的粉碎作用,即可形成大小适宜的、近似球形的颗粒。

  例题:

  由于制粒方法的不同,片剂的制粒压片法有

  A.湿法制粒压片

  B.一步制粒法压片

  C.大片法制粒压片

  D.滚压法制粒压片

  E.全粉末直接压片

  ABCD

  A.挤压过筛制粒法

  B.流化沸腾制粒法

  C.搅拌制粒法

  D.干法制粒法

  E.喷雾干燥制粒法

  液体物料的一步制粒应采用 E

  固体物料的一步制粒应采用 B

  (3)湿颗粒干燥

  ①干燥的概念和方法

  干燥是利用热能去除湿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溶剂的操作过程。

  干燥的方法

  按操作方式;连续式和间歇式;

  按操作压力;真空干燥和常压干燥;

  按热量传递方式 传导、对流、辐射、介电加热干燥。其中对流是最常用的干燥方式。对流干燥是将热能以对流方式由热气体传给与其接触的湿物料,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并被热气流带走。

  例题:

  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传递热能,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而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是

  A.辐射干燥

  B.传导干燥

  C.介电加热干燥

  D.对流干燥

  E.间歇式干燥

  B 09

  ②干燥设备

  (1)常压箱式干燥:主要缺点是热能利用低,操作条件不良,物料干燥不均匀,尤其是干燥速度过快时,很容易造成外壳干而颗粒内部残留水分过多的“虚假干燥”现象,有时也会造成可溶性成分在颗粒间的“迁移”而影响片剂的含量均匀度。

  (2)流化床干燥:这种方法与流化制粒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主要优点是效率高,速度快,时间短,对某些热敏性物料也可采用,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所得产品干湿度均匀,流动性好,一般不会发生可溶性成分迁移的现象。

  例题:

  关于流化床干燥法的正确表述是

  A.颗粒处于沸腾状态

  B.也可用于制备微丸

  C.物料在多孔板上流化翻腾,迅速地与热气进行热交换,达到物料干燥的目的

  D.其干燥速度比箱式干燥快

  E.不适用于水溶性药物,因为易引起其在颗粒间迁移而影响均匀度

  ACD

  (3)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蒸发面积大,干燥时间非常短,温度一般为50℃左右,对热敏性物料及无菌操作时较适合。干燥的制品多为松脆的颗粒,溶解性好。

  (4)红外干燥:利用红外辐射元件所发出的红外线对物料直接照射加热的一种干燥方式。利用红外线干燥物料,受热均匀干燥快、质量好。但耗能大。

  (5)微波干燥:属于介电加热干燥器,把物料置于于高频交流电场内,从物料内部均匀加热,迅速干燥的方法。微波干燥器操作方便、灵敏、加热迅速、均匀、热效率高,对含水物料特别有利,缺点是成本高。

  (6)冷冻干燥:是利用固体冰升华除去水分的干燥方法。

  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当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大于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时,物料表面的水蒸气必然扩散到热空气中,在热空气不断地把热能传递给湿物料的同时,湿物料的水分不断地气化并扩散至热空气并由热空气带走,而物料内部的湿分又源源不断地以液态或气态扩散到物料表面。这样就使湿物料中的湿分不断减少而达到干燥的效果。

  显然,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被干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气分压pw大于干燥介质(热空气)的水蒸气分压p,即pw-p>0;如果pw-p=0,表示干燥介质与物料中水蒸气达到平衡,干燥即行停止;如果pw-p<0,物料不仅不能干燥反而吸潮。

  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平衡水分:指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相等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该部分水是干燥所除不去的水分。物料的平衡水分含量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随空气的RH上升而增大。干燥器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被干燥物自身的相对湿度。

  2)自由水分:指物料中所含大于平衡水分的那部分水或称游离水。自由水可在干燥过程中除去。

  3)结合水分:指主要以物理方式结合的水分,结合水分与物料性质有关,具有结合水分的物料,称为吸水性物料。

  4)非结合水分:主要指以机械方式结合的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很弱,仅含非结合水的物料叫做非吸水性物料。

  ③干燥速率及影响因素

  干燥分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中水分含量较多,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并扩散到空气中时,物料内部的水分及时补充到表面,保持充分润湿的表面状态,因此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过程完全与纯水的气化情况相同,此时的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取决于水分在物料表面的气化速率,其强化途径有:①提高空气温度或降低空气中湿度(或水蒸气分压p),以提高传热和传质的推动力;②改善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情况,提高空气的流速使物料表面气膜变薄,减少传热和传质的阻力。

  降速干燥阶段:当水分含量低于X0之后,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的移动已不能及时补充表面水分的气化,因此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表面逐渐变干,温度上升,物料表面的水蒸气压低于恒速段时的水蒸气压,因而传质推动力(pw-p)下降,干燥速率也降低,其速率主要由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的扩散速率所决定,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大小等。其强化途径有:①提高物料的温度;②改善物料的分散程度,以促进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而改变空气的状态及流速对干燥的影响不大。例题:

  关于物料恒速干燥的错误表述是

  A.降低空气温度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B.提高空气流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C.物料内部的水分可以及时补充到物料表面

  D.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过程完全与纯水的气化情况相同

  E.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

  答案:A

  在物料的降速干燥阶段,不正确的表述是

  A.物料内部的水分及时补充到物料的表面

  B.改变空气状态及流速对干燥速度的影响不大

  C.干燥速率主要由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的扩散速率所决定

  D.提高物料的温度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E.改善物料的分散程度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答案:A

  ④整粒与混合

  整粒完成后,向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外加的崩解剂亦在此时加入),然后置于混合筒内进行“总混”。如果处方中有挥发油类物质,可先从于颗粒内筛出适量细粉,吸收挥发油,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

  如果处方中主药的剂量很小或对湿、热很不稳定,则可先制成不含药的空白干颗粒,然后加入主药(为了保证混合均匀,常将主药溶于乙醇喷洒在于颗粒上,密封贮放数小时后压片),这种方法常称为“空白颗粒法”。

  例题:

  属于湿法制粒的操作是

  A.制软材

  B.结晶过筛选粒加润滑剂

  C.将大片碾碎、整粒

  D.软材过筛制成湿颗粒

  E.湿颗粒干燥

  ADE

  ⑤压片 根据片重,选择冲模的大小。根据包不包衣,选择平冲模还是深凹冲模。

  片重的计算:在压片前应该计算片重

  1)按主药含量计算:片重=每片含主药量(标示量)/颗粒中的主药含量(%)测定值

  例如:某片剂中含主药量为0.2g,测得颗粒中主药含量为50%,则每片所需颗粒的重量应为:0.2/50%=0.4g,即片重应为0.4g,若重量差异限度为5%,则本片的重上、下限为0.38~0.42

  2)按干燥颗粒总重计算:片重=(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总量)/预定的压片数

  该法考虑了原料的损耗。对于成分复杂、无法测定含量的药品(中草药片)只能用此公式。

  压片机

  单冲压片机

  单冲压片机(由转动轮、冲模冲台冲头及其调节装置、饲粉器组成)

  压力调节器—调节上冲下降的深度,用以控制压力深度↑压力↑

  片重调节器—调节下冲在模孔中下降深度,深度↑片重↑

  出片调节器—调节下冲在模孔上升的高度,与模面平行

  饲粉器将颗粒填充到膜孔中,同时将片推至收集器中

  例题:

  单冲压片机三个调节器的调节次序,哪些是错误的

  A.片重→压力→出片

  B.出片→压力→片重

  C.出片→片重→压力

  D.压力→片重→出片

  E.片重→出片→压力

  答案:ABDE

  多冲旋转压片机:33冲旋转式压片机为双流程

  2干法压片

  干法直接压片包括结晶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

  a结晶压片:某些流动性和可压性均好的结晶性药物,只需适当粉碎、筛分和干燥,再加入适量的崩解剂、润滑剂即可压成片剂,如氯化钾、氯化钠、硫酸亚铁等。

  b干法制粒压片 对于对湿热较敏感,可压性及流动性皆不好的药物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即将药物粉末及必要的敷料混合均匀后,用适宜的设备压成固体,然后粉碎,最后压成片剂。

  c粉末直接压片 避开制粒过程将药物粉末直接压片。这种方法要求敷料具有相当好的可压性和流动性,并与一定量的药物混合后仍保持这种较好性能,这种敷料有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喷雾干燥乳糖等。

  3片剂的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3.1片剂的成型过程(几种结合力):

  (1)在压力下颗粒首先发生相对移动或滑动,从而排列的更加合理,然后颗粒被迫发生塑性或弹性变形,使体积进一步缩小。

  (2)部分颗粒破碎生成大量新的未被污染的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与表面能,因此表现出较强的结合力以及静电作用力,促使颗粒结合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片剂。

  (3)颗粒受压后发生熔融现象,压力解除后形成“固体桥”。

  3.2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

  ⑴ 药物的可压性 若药物可塑性大则可压性好,若药物弹性较强则可压性差。

  ⑵ 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 药物的熔点低,片剂的硬度大,但熔点过低,容易粘冲。

  立方晶系易于成型;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容易分层裂片;树枝状可压性好但流动性极差。

  ⑶ 黏合剂和润滑剂 黏合剂用量愈大,愈易成型,但太大会造成片剂硬度过大。

  润滑剂在常用量对成型影响不大,但量继续增大会造成片剂硬度降低。

  ⑷ 水分 颗粒中含有适量的水分,在压缩时起到一定润滑作用,易于片剂成型,但水分含量太大会造成粘冲。

  ⑸ 压力 一般情况压力愈大,片剂愈易成型,硬度增大,但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对硬度影响不大。加压时间延长有利于成型,并使硬度增大。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招生简章>>

 

   2012年执业中药师西药师深度解析>>
 

  文都执业药师企业版微博隆重上线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