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物分析复习
第八章 药物杂质检查
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药物的纯度检查也可称为杂质检查。
药物中的杂质无治疗作用 或者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和疗效,甚至对损害人们的健康 。
第一节 杂质的限量检查
一、杂质的来源和分类
杂质:是指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审查批准的规定工艺和规定辅料生产的药品中带入的杂质,或经稳定性试验确认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杂质不包括变更工艺或原辅料时产生的新的杂质,也不包括掺入或污染的外来物质。
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药物的生产过程和贮藏过程
1.生产过程中引入:
化学合成药物中: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反应的中间体和副产物。
植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制得的药物中:与药物结构、性质类似的物质、所用溶剂的残留。
药物制剂中:药物的降解产物、溶剂。
由制备药物的金属设备可能带来的杂质:砷盐、重金属(Pb)、铁盐、铜盐、锌盐等。
2. 贮藏过程中产生:
贮藏过程中产生杂质原因为: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 晶型转变、聚合或潮解等。
杂质检查收载在药品质量标准的“检查”项下,检查的项目一般按杂质的名称命名。
《中国药典》 “杂质检查”项下包括的内容有:杂质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和杂质限量。检查时应完全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
杂质的分类
1. 按化学类别和特性分: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有机挥发性杂质。
2. 按照毒性分:普通杂质 和毒性杂质
3.按其来源分:有关物质、其他杂质和外来物质。或者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二、杂质限量的检查与计算
药物中杂质最大允许量,称杂质限量。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 或10-6)表示。
一般不要求准确测定含量,只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杂质限量=(杂质标准溶液的浓度C× 杂质标准溶液的体积V/供试品量S)×100%
L =(C V )/S
三个参数的单位一定要一致
例一:尼群地平中氯化物的检查:取本品1.0g,加水50ml,摇匀,煮沸2~3min,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每1ml相当于10ug的C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问尼群地平中氯化物的限量为多少?
例二:检查葡萄糖中的重金属。取葡萄糖4.0g,加水23 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 3.5)2 ml,依法检查重金属,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问应取标准铅溶液多少毫升(每ml相当于10 μg的Pb)?
L=(C V)/ S
则: V =(L S)/ C =5×10-6×4.0/(10×10-6)=2(ml)
第二节 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般杂质为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中容易引入的杂质:《中国药典》在附录中规定了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硒、氟、氰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铵盐以及酸碱度、澄清度、溶液的颜色、干燥失重、水分、炽灼残渣、易碳化物和有机溶剂残留量等的检查方法。
一般杂质的检查几乎都用对照品比较法。
1、氯化物检查 2、硫酸盐检查 3、铁盐检查
杂质项目 氯化物检查法:
检查药物中Cl- 硫酸盐检查法
检查药物中的SO42- 铁盐检查法( Fe3+; Fe2+ )
所用方法 比浊度法
比浊度法
硫氰酸盐法(SCN-)
比色法
pH条件 稀硝酸酸性环境
①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以及氧化银沉淀的形成而干扰检查;
②加速AgCl沉淀的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 盐酸酸性环境 (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生成) 盐酸酸性环境(防止Fe3+水解)
最佳浓度范围 50 ml 溶液含50~80 g Cl- g 铁盐m 50 ml溶液中含0.1~0.5 mg SO42- 50 ml溶液中含10 ~ 50
所用试剂
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标准氯化钠溶液 标准硫酸钾溶液 、氯化钡试液、稀盐酸
过量的硫氰酸盐(铵)溶液(显色剂)、稀盐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氧化Fe2+成Fe3+,同时可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标准铁溶液
干扰的排除 ①不澄清:用不含氯化物的滤纸滤过
②有色:内消法 不澄清,用盐酸酸性水洗净硫酸盐的滤纸滤过。
有色:内消法 供试液与对照液颜色不一致:用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分离
4. 重金属检查法:
定义: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S2-)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以铅为代表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三种方法: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第三法:硫化钠法
采用外消色法消除颜色干扰: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于对照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其颜色与供试品溶液管一致。
第一法
硫代乙酰胺法 第二法
将供试品炽灼破坏(500 ~ 600 ℃)后检查或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同第一法检查 第三法
硫化钠法 pH pH 3~3.5
醋酸盐缓冲液(pH 3.5)维持酸度 NaOH试液碱性
适宜检测范围
g 铅m 每25 ml溶液中含10 ~ 20
所用试剂 硫代乙酰胺试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 标准铅溶液 氢氧化钠试液、硫化钠试液、标准铅溶液
适用范围
可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最常用 水中难溶,或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而干扰检查的有机药物 适用于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等溶于碱性水溶液但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
(4) 5. 砷盐检查法(限量检查法)
(5)《中国药典》①古蔡氏法 ②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Ag-DDC法
第三节 古蔡法: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砷化氢气体,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同法所得砷斑比较,来判断砷盐含量
①所用试剂:金属锌、盐酸、KI试液、酸性SnCl2试液、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
金属锌粒2 g与盐酸的作用:生成新生态的氢(活泼性氢)
加KI和酸性SnCl2试液: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可加快砷盐被新生态氢还原为砷化氢的反应速度。
溴化汞试纸的作用:与砷化氢形成呈色的砷斑。
加醋酸铅棉花:吸收H2S,消除锌粒或供试品中含有的硫化物所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干扰。
gm②最佳条件:标准砷斑用2ml标准砷溶液(相当于2 g As为砷盐杂质的限量。mAs)制备。 2
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 - DDC法)
原理:产生砷化氢以前和古蔡氏法一样。
砷化氢与Ag - 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 -DDC中的银还原为红色胶态银。
检测方法 :直接目视比色;或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所用试剂:锌粒、盐酸、KI试液、酸性SnCl2试液、醋酸铅棉花,Ag-DDC吡啶溶液(作用:生成红色胶态银)
《中国药典》:用Ag - DDC的三乙胺-氯仿(1.8:98.2)溶液作砷化氢的吸收液,无吡啶恶臭,但灵敏度低。而《美国药典》采用吡啶溶液。
六、干燥失重测定法: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份,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如残留有机溶剂等。
1.常压干燥法
(1)常压恒温干燥法:一般105℃。
干燥至 “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间隔为1h。
供试品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的厚度一般不超过5mm。
(2)常压室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
适用于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药物:硝酸异三梨酯
常用干燥剂:硅胶、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
2.减压干燥法:
(1)减压恒温干燥法
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但能耐受一定温度及水分难赶除的药物。
(2)减压室温干燥法
适用于熔点低或不能加热的样品。如布洛芬、前列地尔、肾上腺素。
3.热重分析法 Thermogravimetic analysis, TGA
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
适用于结晶水的测定、贵重药物或空气中易氧化药物干燥失重的测定。
7. 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查有机物中混入的各种无机杂质(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等)
样品炭化后 + H2SO4湿润 →700~800℃炽灼至恒重→称重
若炽灼残渣需留作重金属检查时,则改在500~600℃炽灼至恒重
8. 易炭化物检查法
检查药物中遇硫酸易炭化或易被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方法: H2SO4炭化后与标准比色液比较
标准比色液的配制: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黄色)0.25 ml、比色用硫酸铜液(蓝色) 0.25 ml 、比色用氯化钴液(红色) 0.40 ml 、加水至5 ml。
9. 残留溶剂测定法
(一)分类 根据有机溶剂的毒性,国际统一将残留溶剂分四类
第一类溶剂:应该避免使用的溶剂,一般为致癌物或危害环境的物质,共有5种: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烯、 1,1,1-三氯乙烷。
第二类溶剂:应限制使用的溶剂,一般具有非基因毒性,不可逆或可逆毒性。共有27种 ,常见的有:甲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正己烷、乙腈。
第三类溶剂:毒性低,对人体危害较小的溶剂
第四类溶剂:目前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的溶剂
(二)检查方法 各国药典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查残留溶剂。
十、溶液颜色检查法:控制药物中有色杂质含量方法 Ch.P采用三种方法检查
第一法:与标准比色液比较法
标准比色液由三种有色无机盐配成,分别为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800 mg/ml,黄色)、比色用硫酸铜液(62.4 mg/ml,蓝色)、比色用氯化钴液(59.5 mg/ml,红色)
第二法:分光光度法
第三法:色差计法:测定与水的色差值
十一、澄清度检查法: 检查药物中的微量不溶性杂质,用作注射剂的原料药应作此项检查。
浊度标准液是用硫酸肼和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配制而成。
乌洛托品易水解产生甲醛,甲醛与肼缩合成甲醛腙,形成白色浑浊,故可作为浊度标准贮备液。
第五章 《中国药典》规定,“澄清”系指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相当于所用溶剂,或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
4. 杂质检查项目与限度
三、杂质检查项目的确定
1. 新药中的杂质检查项目
新药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的项目应包括经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检出的,并在批量生产中出现的杂质和降解产物。
制剂中主要控制在制剂的制备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等杂质,一般不再控制在原料中已控制的杂质。
2. 仿制药中的杂质检查项目
根据已有标准确定,如发现其杂质检查模式与其原始开发药品不同或与已有法定质量标准不同,需增加新的杂质检查项目,并申报。
3. 确定药品中的杂质检查项目的原则
第二节 对于表观含量在0.1%及其以上的杂质以表观含量在0.1%以下的具强烈生物作用的杂质或毒性杂质,予以定性或确证其结构。
第三节 共存的异构体和抗生素多组分一般不作为杂质检查项目,作为共存物质。必要时规定其比例。当共存物为毒性杂质时,则不再认为是共存物质。单一对映体,其可能共存的其他对映体应作为杂质检查。消旋体药物,当已有其单一对映体药物的法定质量标准时,应在该消旋体药物的质量标准中设旋光度检查项目。
第四节 残留溶剂 根据生产工艺中所用有机溶剂及其残留情况,确定检查项目。对残留的毒性溶剂,应规定其检查项目。
四、质量标准中杂质限度的制订
应考虑的因素有:杂质及含一定限量杂质的药品的毒理学研究结果;给药途径;每日剂量;给药人群;杂质药理学可能的研究结果;原料药的来源;治疗周期;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药品生产企业对生产高质量药品所需成本和消费者对药品价格的承受力。
药品质量标准对毒性杂质和毒性残留溶剂应严格规定限度。
质量标准中一般应有单个杂质限量和总杂质限量的规定。
5. 杂质检查方法
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需要验证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用于杂质定量测定的方法需要验证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
有机杂质的检测一般多用HPLC法,有时也用TLC、GC等其他方法。
在建立方法的过程中,应确定杂质峰的位置(用杂质对照品、相对保留值)、确定杂质的检测波长、确定杂质的测定方法(对照品对照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质量标准中规定杂质的个数和限度。
第九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
本章药物的分析方法总结
芳酸类药物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原料药
①三氯化铁反应:水解后生成水杨酸,在中性或弱酸性(PH 4~6)条件下,与FeCl3试液反应, 紫堇色
②水解反应 与碳酸钠试液加热煮沸,水解,加过量稀硫酸酸化,生成水杨酸和醋酸,水杨酸不溶于水而析出白色沉淀,醋酸有特殊臭气。
③IR (1) 溶液的澄清度
检查无羧基的特殊杂质、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
(2)游离的水杨酸
《中国药典》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为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3)有关物质
为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其他合成副产物, HPLC法 直接酸碱滴定法:
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作溶剂、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
滴定度:每1 ml 氢氧化钠滴定液相当于18.02 mg的阿司匹林
含量计算公式
阿司匹林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 1.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HPLC法
2. 测定溶出度和释放度(第二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HPLC法、ODS柱 消除羧酸(酒石酸或枸橼酸和水杨酸、醋酸)的干扰
布洛芬原料药
1. 紫外光谱法
2. 红外光谱法 1.一般杂质检查
2. 有关物质
TLC法 自身稀释对照法 酸碱滴定法
中性乙醇作溶剂、酚酞作指示剂、NaOH为滴定剂
布洛芬片 布洛芬片溶出度的测定: HPLC法,外标法计算 HPLC法 外标法
布洛芬缓释胶囊 释放度的测定:HPLC法 HPLC法 外标法
丙磺舒原料药
1.三氯化铁反应 米黄色↓
2. 分解产物反应:
显示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3.紫外分光光度法 4. IR法 1、酸度:酸碱滴定法
2、有关物质: HPLC自身稀释对照法检查 HPLC法 外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