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级中药士中药调剂学辅导
第九章 煎药与服药
一、煎药
1、汤剂的类型
(1)煮剂
(2)煎剂
(3)煮散
(4)沸水泡药
2、汤剂的特点
(1)可根据病情变化在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2)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3)汤剂多为液体制剂,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所以对人体急、慢性病均适宜。
(4)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刺激性和副作用相对较小。
(5)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
以上仅为汤剂的优点。
3、汤剂的煎煮
(1)器具的选择
代表:砂锅。忌铁器。
(2)汤药用水和加水量及药材浸泡
洁净水。煎煮前须浸泡药材,花、茎、全草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60分钟。
第一煎,没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煎,没过药材表面1-2厘米。
(3)火候、时间
汤剂类型 |
煎药时间(分) |
煎药火候 |
|
第一煎 |
第二煎 |
||
解表药 |
10-20 |
10-15 |
武火速煎 |
一般药 |
20-25 |
15-20 |
文武交替 |
滋补调理药 |
30-35 |
20-25 |
先武后文 |
4、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
①对矿物药物等质坚硬的药物,如:生石膏、生磁石、代赭石、生牡蛎、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龙骨、龙齿、生紫贝齿。
②有毒的,如:乌头、、附子。
(2)后下
①气芳香,含挥发油,如:薄荷、藿香、豆蔻、香薷、砂仁、紫苏叶、佩兰、青蒿、苦杏仁。
②久煎易被破坏的,如:钩藤、大黄、苦杏仁。
(3)包煎
①花粉类、细小种子类、细粉类,如:蒲黄、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六一散、黛蛤散、益元散、马勃、青黛。
②含淀粉、粘液,如:车前子
③含绒毛,如:旋覆花
(4)煎汤代水(取汤做媒),如:葫芦壳
(5)洋化(先煎他药,再将此药投入他药滤出液,溶化),如:生阿胶块
(6)另煎(贵重中药)(单煎取汁,再将药渣并群药合煎,混合后分服),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虫草。
(7)冲服(研粉冲服),如:珍珠、三七粉、牛黄、麝香、羚羊角粉、朱砂。
(8)兑入冲服(针对液体中药。他药煎后取汁,对如此药),如:竹沥、黄酒、阿胶、生阿胶、蜂蜜等胶类。
(9)临时捣碎(调剂员工作。为使有效成分易煎出来):砂仁、豆蔻。
二、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均宜温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可冷服。解表药、驱寒药热服。恶心、呕吐病人可先嚼一片生姜或橘皮。
2、服药时间
滋补药:饭后服
慢性病:定时服
解表药:趁热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立即服
驱虫、攻下:空腹服
安神药:睡前服
治疟药:发作前2-3小时服
特殊方剂遵医嘱。
3、服药剂量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少食豆、肉、生、冷、碍消化的食物。
热性病禁服或少服酒、辣、鱼、肉。
服解表、透疹药时,少食生、冷、酸。
温补药,少饮茶、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