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以题为主”到“以人为本”
公务员考试虽然对考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但归根就低是选拔人,所有的题目也是围绕人来展开。比如今年山东省的题目:“有人说,要经得起表扬,经得起批评,经得起误会,请问你觉得生活中最应当经得起的是什么?”这道题本身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官要通过题目来考察考生的人生经历、心态和性格特点是否符合公务员工作的要求。
二、轻技巧,重德性
公务员考试发展到今天,考官和命题者对很多考生所采用的套路和技巧已经是“深恶痛绝”,为了有效杜绝这种千篇一律的答题套路,面试试题也是变了又变,很多题目形式新颖思辨性强,考生只能依据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阅历来回答问题,依靠自己长期的道德修为与本能来回答问题。例如今年山东省考题:“在公路上,行人和机动车各行其道,道路就会变得畅通;如果行人和机动车互相占道,就会变得拥堵,请你谈一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果考生只是搬用大话、空话或套话来回答问题,显然要被PASS掉。而如果考生能够本着“与人为善,有序竞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修德”精神,结合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就能取得高分。
三、从侧重考察“形而上”到侧重考察“形而下”
综合分析类试题的命题体现出了由抽象的形而上转而采用具体的形而下考察方式的转变。题目不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题目,而是贴近生活的具体题目。表面上看,这是降低了面试难度;实际上却提高了面试难度。因为大部分考生在面试场上都只会机械地搬弄套路或讲一些表面光鲜、内容空洞、虚与委蛇、悖离内心的官话套话,拿到这些生活化的题目反而感觉无处下手。对于很多具体的问题如果考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从未考虑到这些问题,显然无法有效回答题目。
四、从“机械问答”向“情感沟通”转变
在过去的面试中,考官和考生之间主要是机械问答的关系,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显然对人才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而近几年的各省市试题越来越倾向于要求考生用真情实感和考官进行交流,通过引起考官的情感共鸣,最终通过面试。
了解更多考试信息可查询:文都公务员考试网,文都公考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