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龄限定“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而被称为公选“80后”处级干部的北京2012年公开选拔年轻处级领导干部资格笔试,前日在联合大学举行,参考率达89.4%创历次最高。“微博实名制”、“最美司机”、7·21暴雨灾后应急处置等热点时事出现在试卷中,“80后”考生们普遍认为考的是综合能力,“背书”、“看秘籍”完全不管用。
参考率89.4%创历次最高3158人竞争168个职位
前日9点,在101个考场内,“80后”考生们正式开考,试卷分两部分:一是需在30分钟内完成的“领导特质测试”,二是两个半小时内完成的综合素质测试,其中小部分为客观题,占大头的是主观题。
多数考生都是轻装上阵,女考生最多拿个笔袋或透明档案袋,男考生有的什么都没拿,干脆把准考证和笔揣兜里。多数考生答题非常认真,由于题量较大,直至12点结束前很少有考生提前交卷离场。
从北京市委组织部获悉,全市有3158人参加本次处级干部公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资格初审后,因部分岗位未达到笔试人数要求而被取消。初审合格的3531人,前日参考率达89.4%,创下历次公选考试最高。
此次公选岗位涵盖范围广,按照职位的分类,笔试共提供了8类试卷,包括党务、一般行政、财政金融、教育、群团、企业、事业单位和法律等。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报考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点等。
亮点一:题岗相适考题根据岗位特点分为8类
由于岗位种类多,考生来源广泛,本次笔试的综合素质测试按照职位的总体分类,共命制了8类试卷:党务、一般行政、财政金融、教育、群团、企业、事业单位和法律。
客观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类,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报考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基本理论等,属于“规定动作”。
主观题最具难度,题型包括管理事件和策论两类,管理事件通过案例分析来考察考生对具体问题的临场判断、执行解决能力;策论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政策,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这部分属于“自选动作”。
亮点二:融考于测领导特质测试纳入笔试成绩
“单位有工作人员因遭遇道路灾害被困,作为单位一把手,你应该如何组织施助?”在半个小时的领导特质测试中,像这样考察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选择题有40道。据介绍,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少考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更多通过第一反应表达自己处理问题的意见。此外,针对“80后”特点,本次领导特质测试也进行了调整,主要考察考生的心理稳定、自信心、宽容度、抗压能力等特质,测试成绩也将列入笔试成绩。
这不仅是考试,更是对担任领导干部潜力的一种测试。
亮点三:量体裁衣“80后”热词拉近考题距离
“原在外企工作的职员小杜进入新单位后担任行政部主任,由于副手错误发布信息引发公司危机,她应当如何应对?”很多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道题目就是以热播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情境为原型的。
本次公选,“微博实名制”、“撰写电子邮件”、“iPad使用”、“党务工作如何面对新媒体”、“应对7·21特大自然灾害”等既贴近“80后”年龄又包含社会热点的考题都有出现,考生们对这些题目印象非常深刻。
此外,由于大部分考生原来未担任领导职务,而他们报考的处级岗位在单位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需要很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为此,本次笔试的管理事件类题目专门设计了考察工作汇报、处理文件等机关基本功的内容。
据了解,每一职位笔试成绩前6名经复审合格者将进入面试,考生预计能在10个工作日后查询笔试成绩。
经过资格初审后,原来的231个岗位中部分岗位因未达到笔试人数要求被取消,最终考试岗位为168个。为了充分保障考生权益,在报名结束后,被取消岗位中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得到了组织部门明确的解释,并被通知可以选择调剂,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调剂参加了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