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考试资讯

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2013年我校继续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25200。公共管理学院拟招收130人(校本部90人,苏州国际学院40人),其中拟接收应届推免生30人(推免生均在北京校本部学习、生活),往届生100人。

  一、专业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意见,为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专业学位将成为我国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公共管理硕士(MPA)是我国39种专业学位之一。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不同,它更强调特定部门或职业的实际需要而非理论研究,它的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素有“中国公共管理人才摇篮”之称,是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MPA培养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首批开展公共管理教育,第一批获得公共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2006年全国首批24所MPA试点院校教育评估中25项指标全优(获此殊荣的仅有两家院校),是2010年全国七家MP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共146家培养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独家试招全日制(双证)公共管理硕士(MPA),2009年开始招收在职双证MPA研究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双证MPA研究生441人,81人顺利毕业,主要前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机构就业。

  五年来,我校集全校之力打造MPA品牌,建设了100多门MPA专设课程,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我校还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双证MPA研究生的国际交流活动。已有30余位研究生参与了学院的中短期国际交流计划,前往日本、挪威、英国、美国等地学习和深造。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研究生院及公共管理学院网站查询有关通知。考生须自行从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从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pgs.ruc.edu.cn)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

  三、招生方式:

  (一)参加全国联考;

  (二)参加推荐生复试。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到2013年9月1日);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到2013年9月1日);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到2013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② 复试时加试两门专业科目;

  ③ 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5)持党校学历的考生,具有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的可以报考,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的考生,其学历学位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7)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8)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二) 推荐免试硕士生的报考条件详见《2013年外校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五、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

  教育网网址://yz.chsi.cn

  公众网网址://yz.chsi.com.cn

  3.报名点选择、报考费缴纳方式及标准等信息,届时请登陆研招网及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报名公告”。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须仔细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信息将不得修改。网上支付报考费前,请务必核准信息,因错选上述三项信息而误缴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更正报名信息,必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前,重新注册、报名、缴费,逾期不再补报。

  (3)除“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以外的其他报名信息,考生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

  (4)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请参照《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考生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之后不得更改。

  (5)已被我校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按照要求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网上报名,并完成现场照相、确认信息手续,考试方式选择“推荐免试”,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荐免试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6)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3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