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备考辅导

更多

考研政治强化通关800题节选:史纲部分(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单元属于纲要这门课程的核心单元,笔者认为此单元不仅考查单选题和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主体应该命制在这个单元,希望各位考生要高度重视。本单元共包括四章内容。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考查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失败及其意义和教训。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考查重点: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以及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与严重挫折以及长征历程和长征精神。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查重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与残暴殖民统治;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以及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中的原则与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考查重点: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运动以及第二条战线;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第三条道路的破灭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三大战役、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及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创立者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毛泽东

  2.李大钊——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明确的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能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的著作是( )

  A.《庶民的胜利》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Bolshevism的胜利》

  3.毛泽东指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

  A.认清国情 B.分清敌友 C.党指挥枪 D.党纲制定

  4.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总路线

  5.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A.农民问题 B.分清敌友 C.军队问题 D.国情问题

  7.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 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大革命的高潮的起点是( )

  A.五四运动 B.共产党成立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五卅运动

  9.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0.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1.毛泽东明确提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一思想主要体现的著作是( )

  A.《井冈山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2.毛泽东明确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的著作是( )

  A.《井冈山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14.下列会议中,明确提出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遵义会议 D.小河口会议

  15.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摘自《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

       进入考试书城购买

 

   **各地文都均有销售 **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

  A.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D.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3.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解释有( )

  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民族独立,主张各民族平等

  B.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 )

  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主要有( )

  A.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B.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C.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D.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6.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B.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化革命

  D.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非马克主义

  7.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具体有( )

  A.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B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D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8.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 )

  A.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B.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

  9. 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土地路线内容有( )

  A.依靠贫农、雇农

  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D.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

  10.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开始滋长一种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种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这种错误思想主要有( )

  A.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B. “左”倾盲动错误

  C.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D.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11.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原因有( )

  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和政治路线问题

  B.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开始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2.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先后发动和领导了几次著名的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些起义有(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起义

  13.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

  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

  14.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 )。

  A.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防御阶段

  B.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相持阶段

  C.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反攻阶段

  D.敌之战略溃败、我之战略决战的决胜阶段

  15.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口号有( )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摘自《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

       进入考试书城购买

 

   **各地文都均有销售 **

 

 

 

  三、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史时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大会上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

  材料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史,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党的历史的一条主线。建党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革命和建设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材料3

  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请回答:

  (1)比较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结合材料2,谈谈为什么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2.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1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材料2

  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年)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3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

  ——毛泽东:《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2)指出材料3的观点及其实质。

  (3)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

摘自《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

       进入考试书城购买

 

   **各地文都均有销售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2.【答案】B

  【解析】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11月、12月,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3.【答案】B

  【解析】毛泽东指出,分清敌我,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以往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4.【答案】C

  【解析】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5.【答案】B

  【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6.【答案】A

  【解析】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思想发展史。同学们注意区分。A选项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选项辛亥革命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符合题意。D选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8.【答案】D

  【解析】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加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因此被称为大革命。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大革命的高潮。

  9.【答案】A

  【解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答案】C

  【解析】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1.【答案】C

  【解析】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2.【答案】D

  【解析】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3.【答案】A

  【解析】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B选项是第二个土地法,是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土地法。C选项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大会通过的。D选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法令。同学们学习时候注意区分。

  14.【答案】A

  【解析】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5.【答案】D

  【解析】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摘自《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

       进入考试书城购买

 

   **各地文都均有销售 **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2.【答案】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A选项错误,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井冈山以后最后逐渐开辟形成的。其他的为正确选项。

  3.【答案】ABC

  【解析】D选项错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凋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答案】ABC

  【解析】D选项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因此选ABC.

  5.【答案】ABC

  【解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D选项属于主观原因。

  6.【答案】ABC

  【解析】D选项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题干问的是初期新文化运动,因此不符合题意。其他为正确选项。

  7.【答案】ABCD

  【解析】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11月,上海党的组织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这个刊物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 其二,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便以相当大的力量直接投身到工人中去,从事比较深入的群众工作。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还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工。 其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北京、天津、武昌、汉口、长沙等地也成立团的组织。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其四,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共产党》月刊系统介绍了党的基本知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有关建党的许多重要问题。

  8.【答案】AB

  【解析】C选项是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观点。D选项最早提出的是在三湾改编时候提出的。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9.【答案】ABC

  【解析】D选项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10.【答案】BCD

  【解析】A选项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11.【答案】BC

  【解析】A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只是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政治路线问题。D选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确选项为B、C。

  12.【答案】ABD

  【解析】C选项错误,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起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主要发动的起义有三个,即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和12月11日广州起义。

  13.【答案】AD

  【解析】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正确选项A、D。

  14.【答案】ABC

  【解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5.【答案】ABC

  【解析】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摘自《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

       进入考试书城购买

 

   **各地文都均有销售 **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根本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答案要点】(1)材料1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材料2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材料1、2观点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材料3表明毛泽东反对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也不同意流动游击的观点。毛泽东已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

  (3)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是,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实践中率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1927年秋季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时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第一,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从理论上分析了红色政权产生和能够存在的原因。第四,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村斗争胜利地走向确定的革命目标。

  总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摘自《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

       进入考试书城购买

 

   **各地文都均有销售 **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