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招生信息

更多

2013考研备考手册-华南师大化学环境学院师资

  

章伟光 教授 教育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wgzhang@scnu.edu.cn

 

  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一、手性药物分子识别与分离材料的研究随着组合化学在手性药物合成和新材料方面的应用,大量的新型手性化合物与材料被合成出来,这些材料与化合物的识别与分离显得非常重要和关键,制约着这一领域的发展。本课题组以环糊精类、纤维素类衍生物及蛋白质作为HPLC手性固定相选择剂,可以分离和识别上百种手性化合物。另外,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研究手性选择剂与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发气相和液相手性传感器,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二、手性晶体工程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不对称现象,手性配合物具有奇特的配位结构如螺旋、手性纳米孔洞和手性金属大环等,在非线性光学材料、铁电材料及信息储存材料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景。本课题组主要基于非手性配体构筑多维度的手性金属配合物,应用手性分析型与制备型HPLC、CD色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手性配合物的拆分机理及构效关系进行研究。三、新型高分子防护材料的研制合成与筛选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是在高分子聚合碳链上接枝一种功能有机基团,这种基团可以与神经毒气的致命活性基团结合,如沙林毒气中的含膦、氟有机基团。达到固定和使神经毒气失去活性的目的。而这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点是成膜成丝性能好,可以编织为防护材料,这种防护服可以结合神经毒气,分解其毒性基团,经碱性洗涤剂处理后,该防护服还可以再生,恢复活性,重复使用。

  章伟光,男,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兰州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广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负责人。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客座科学家(2010,7-2011,1);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化学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 A)(2004,1-2005,11)。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吴建中 教授 教育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wujzh@scnu.edu.cn

 

  研究领域:1. 具有良好光、电、磁性质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2. 配合物在分子识别、金属酶模拟等方面的应用

    

乐善堂 教授 教育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yuest@scnu.edu.cn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利用刚性及柔性带有多节点羧基或胺基配体为有机构筑基元,以过渡金属离子、主族金属离子、稀土离子或金属氧簇为无机构筑单元,合成具有特殊孔道、高孔体积、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刚性及柔性骨架多孔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气体吸附性能、气体分离性能、催化性能、分子识别性能等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

  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利用刚性及柔性带有多节点羧基或胺基配体为有机构筑基元,以过渡金属离子、主族金属离子、稀土离子或金属氧簇为无机构筑单元,合成具有特殊孔道、高孔体积、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刚性及柔性骨架多孔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气体吸附性能、气体分离性能、催化性能、分子识别性能等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 近年承担科研项目: ⑴ 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 cxzd1020), 主持; ⑵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 20971047),主持;   

邓洪 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dh@scnu.edu.cn

 

  研究领域:1.配位化学, 2.纳米结构控制合成, 3.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办公室:理学院1栋313 讲授课程:本科生:无机化学实验、纳米化学研究生:纳米科学与技...

  

铁绍龙 教授 教育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tiesl@scnu.edu.cn

 

  研究领域:1.光、磁、电响应纳米复合材料、维纳器件设计与应用(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anocomposite and micro-nano divices); 2.发光材料合成与应用(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phosphors); 3.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与开发(R. & D. of fine chemicals)。

  从事纳米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方向应用基础研究和精细化学品生产与应用技术开发。近5年研究领域包括(1)纳米材料调控/组装合成、维纳器件设计;(2)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3)低温固相合成新型固体发光材料. 申请专利1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韩国发明专利1项以及国内发明专利7项。致力于在纳米增强/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纳米粒子批量合成与功能化以及基于纳米组装的纳米复合材料与器件(如左手材料与器件)等方向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其中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产业化。主持/完成省、部、市以及企业横向项目10项。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