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简述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7、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1)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和明确新问题
(2)解决新问题: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18、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1)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19、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中去,使注意合理分配。
(2)注意分配的水平低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20、影响注意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1、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
(2)激发间接兴趣
(3)组织有关活动
(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2、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启动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3、简述抑制过程的分析
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立目的、制订计划选择方法
执行决定阶段
24、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不良的意志品质:盲从性与独断性、武断性与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
25、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4)克服困难
26、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向学生提出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探索问题的结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是语言提示方式:有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是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的活动而产生问题,自觉地要求探索结果,让学生自动动手求得结论,他们感到新奇和有趣,这样就就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动机。
27、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影响活动的选择
(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
(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4)影响任务的完成
28、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通过学习的搅匀,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班
(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2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有哪些表现
(1)积极动力作用与消极阻力作用
(2)肯定与否定性质
(3)激动与平衡状态
(4)紧张与轻松作用
(5)情绪的强弱两级状态
30、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
(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
反映对象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
随意性程度不同: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情感随意性弱。
机体表现不同:情绪、情感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