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将于本周拉开大幕,相信每一位考生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有效巩固复习成果,文都网校整理了2016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前预测卷,供广大考生参考。备战一级建造师,文都网校与你一路同行。更多备考信息详见文都网校一级建造师考试栏目
2016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前预测卷5
33背景
高新技术企业新建厂区里某8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施工合同中双方约定钢筋、水泥等主材由业主供应,其他结构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均由总承包负责采购。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钢筋第一批进场时,供货商只提供了出厂合格证,业主指令总承包对该批钢筋进行进场验证,总承包单位对钢材的品种、型号、见证取样进行了质量验证。对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进行了复试。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
事件二:袋装水泥第一批进场了300t,水泥为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业主指令总承包进行进场复试,总承包单位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进行了一组复试。复试合格后,总承包方直接安排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水泥出现了质量问题。建设单位认为是总承包单位作的复试,质量责任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监理单位下达了停工令。
事件三:总承包单位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规定,对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
事件四:总承包单位依据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的原则选择了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生产厂家,并进行了抗风压性能复试。
事件五:业主经与设计单位商定,对主要装饰石料指定了材质、颜色和样品,并向承包商推荐厂家,总承包方与生产厂家签订了购货合同。进场时经检查,该批材料颜色有部分不符合要求,承包方要求厂家将不符合要求的石料退换,厂家要求承包方支付退货费用,承包方不同意支付,业主在应付给承包方工程款中扣除了上述费用。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2)指出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3)事件三中,实行备案证明管理的材料还应有哪些?
(4)指出事件四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解析:
(1)不妥之处:
1)供货商只提供了出厂合格证;
2)总承包单位对钢材的品种、型号、见证取样进行了质量验证;
3)对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进行了复试。
正确做法:
1)供货商应提供出厂合格证、材质报告单;
2)应对钢材的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进行质量验证;
3)对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性能进行复试。
(2)不妥之处:
1)总承包单位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进行了一批复试;
2)进行了一组复试;
3)建设单位认为是总承包单位作的复试,质量责任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
正确做法:
1)总承包单位应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问进行复试;
2)应进行了两组复试;
3)项目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
(3)还应有:钢材、水泥。
(4)不妥之处:
1)总承包单位依据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的原则选择了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生产厂家;
2)进行了抗风压性能复试。
正确做法:
1)总承包单位依据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信誉高、价格有竞争力的原则选择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生产厂家;
2)进行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复试。
34.背景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厂房建筑,高3层,无地下室,框架柱柱距7.6m。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并采用覆膜多层板作为结构构件模板,模架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序安排框架柱单独浇筑,第二步梁与板同时浇筑。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设计中有采用HPB300级φ12mm钢筋,间距200mm。施工单位考查当地建材市场,发现市场上HPB300级φ12mm钢筋紧缺,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用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筋进行代换,保证整体受力不变,并按此组织实施。
事件二:二层梁板施工阶段天气晴好,气温16~27℃。梁板模板安装拼接整齐、严密并验收完毕,进行钢筋的安装,且钢筋绑扎经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开始浇筑混凝土,并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完毕20h覆盖并浇水养护。10d后从养护室取出一组送检试压,其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认为已超过设计强度75%,向监理提出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的申请。
事件三:拆模后发现梁底的外露面出现麻面、露筋等表面缺陷。监理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后续工程的防治措施。
事件四:工程竣工前,所有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判定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实体检测。施工单位认为应以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准,应判断结构符合要求。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最终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经检验合格,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事件三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至少列出五项)。
(4)事件四中监理要求是否妥当?为什么?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检验哪些部位?
参考解析:
(1)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一:按等强度折算后进行钢筋代换;
理由: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不妥二: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此组织钢筋代换;
理由:钢筋代换时,一定要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一: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
理由: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不妥二:浇筑完毕20h后覆盖并浇水养护;
理由: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养护。
不妥三:从养护室取出一组送检试压后强度判断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
理由:应该用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后强度判断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
(3)事件三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有: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等。
7)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漏振或振捣不实。
9)混凝土拆模过早。
(4)1)监理要求妥当。
2)理由: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第10.1.2条规定: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检验,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3)结构实体检测应包括如下内容:
混凝土强度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
4)主要检验涉及结构安全的柱、梁等重要部位。
35.背景
某住宅工程,建筑面积12300m2,地上6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预拌混凝土。底板防水为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两层防水。屋面为卷材防水,面积2000m2。室内厕浴间为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工期365日历天。某防水公司中标后成立了项目部组织施工。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对混凝土生产厂家进行了技术交底。其中规定: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70kg/m3;砂率宜为45%~55%;灰砂比宜为1:2~1: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40~180mm;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交底。
事件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其中规定:底板防水混凝土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墙、板结合水平施工缝,留在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200mm;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交底。
事件三:防水公司项目部在底板卷材防水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其中规定: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采用满粘法;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卷材接缝必须粘贴封严,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为15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留在平面上,距立面600mm处;阴阳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或90°。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交底。
事件四:防水公司项目部在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其中规定: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垂直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垂直铺贴;找平层的分格缝处宜实铺,空铺的宽度宜为50mm;屋面卷材防水层由屋面最高处向下进行;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减少卷材的搭接。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交底。
事件五:防水公司项目部在室内防水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其中规定: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0.8mm先做四周立墙防水层,再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管根平面与管根周围立面转角处可不做涂膜防水附加层。监理单位提出了意见,要求重新交底。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2)指出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四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5)指出事件五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参考解析:
(1)不妥之处:
1)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70kg/m3;
2)砂率宜为45%~55%;
3)泵送时人泵坍落度宜为140~180mm。
正确做法:
1)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60kg/m3;
2)砂率宜为35%~40%;
3)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20~160mm。
(2)不妥之处:
1)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
2)墙体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200mm;
3)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正确做法:
1)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2)墙体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3)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3)不妥之处:
1)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采用满粘法;
2)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为150mm;
3)阴阳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或90。。
正确做法:
1)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采用点粘法;
2)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为100mm;
3)阴阳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或45。。
(4)不妥之处:
1)上下层卷材垂直铺贴;
2)找平层的分格缝处宜实铺,空铺的宽度宜为50mm;
3)屋面卷材防水层由屋面最高处向下进行。
正确做法:
1)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找平层的分格缝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宜为100mm;
3)屋面卷材防水层由屋面最低处向上进行。
(5)不妥之处:
1)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0.8mm;
2)先做四周立墙防水层,再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
3)管根平面与管根周围立面转角处可不做涂膜防水附加层。
正确做法:
1)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1.2mm;
2)先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
3)管根平面与管根周围立面转角处应做涂膜防水附加层。
推荐阅读:
热点聚焦 | 考试备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