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霞(右)夺得第5枚奥运金牌
里约,的第四次奥运会之旅。这一次,吴敏霞的身上多了很多标签:26个世界大赛冠军和5枚奥运会金牌,元老、超越、新纪录……但她摇摇头:“从没想过自己能参加那么多届奥运会,这对我来说,已经算是奇迹了。”
伦敦奥运会后,虽然依旧坚持训练,但对于要不要去里约,吴敏霞纠结了很久。直到两年前,吴敏霞作出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为了不留遗憾,为了自己放不下的三米跳板,就再任性一回、挑战一下。
说出“任性”两个字是轻松的,但30岁的吴敏霞需要面对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不小。但是她一如既往,淡淡一笑:“选择了任性,那就享受拼搏吧。”
这是工作,不投入怎么做得好
13岁进国家队,17年来,每天过着跳水池、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单调生活
30 岁,对于很多跳水运动员来说,早已过了年龄。13岁进入国家队,17年来,吴敏霞的生活轨迹几乎可以用一个手数完:每天做简单枯燥的入水动作之外,便是 “三点一线”的生活——跳水池、食堂、宿舍。这种宛如苦行僧般的日子,单调得甚至有些枯燥,但吴敏霞很坦然:“这是工作,不投入怎么能做得好呢?”
里约奥运会前,中国跳水队举行了一次演讲,吴敏霞作为队中老大姐第一个发言。她的话很朴实:“像我这个年龄的中国跳水运动员,之前还没有站上过奥运舞台,所 以,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自我。”跟年轻队员交流时,她讲了一段心路历程:“其实2008年以后,我已经觉得自己不行了,因为那时伤病特别多,必须要靠自己的 努力和勤奋才能达到一定水平。遇到特别疲劳时,我也想到过放弃,但是想想,这么多年都顶过来了,如果退役的话,就是浪费自己这么多年拼下来的成果。”
2012 年,在国际泳联年度最佳运动员评选中,吴敏霞凭借在伦敦奥运会上包揽女子单、双人3米板冠军,连续第二年获得“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荣誉。吴敏霞说:“跳水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喜欢,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在遇到困难遇到伤病时,才会去坚持,这就是对跳水的热爱。”
6岁开始,吴敏霞与跳水结缘。当时每周训练两次,风雨无阻。那一年,她进入市第二跳水学校,四年后入选上海市队,13岁入选国家队。此后,吴敏霞就很少回家,训练忙起来,一周只能从北京打一次长途电话回家。
吴敏霞血色素刚过10克,而成年女运动员的血色素量一旦小于10.5克,就有可能发展成运动性贫血。再加上她先天性胯、髋关节突出,一旦训练过量胯部就收不回来,这样的情况还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但吴敏霞克服了这一切,坚强,坚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吴敏霞回忆:“1998年,我刚进国家队,全国最优秀的选手都集中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如果选手没有潜力,就只能打道回府。”既然来了,就没有想过要 回去。这个上海姑娘,用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留了下来。早年养成的吃苦耐劳,培养了她的毅力,也让她看淡了受苦和伤痛,荣誉和失败。
备战里约奥运会时,吴敏霞坦言:“希望这段时间减少伤病,身体好一些,顶过来,最终站上里约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吴敏霞的主管教练聂玉弟是最懂她的人:“她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但是吴敏霞说:“失去很多,但我也得到不少。又坚持4年,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至少我不再留有遗憾。
吴敏霞退役后打算先去上海体育学院读研究生;再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已过而立之年,她的终身大事一直受到喜欢她的体育迷和爸爸妈妈的牵挂。如今,“妹妹”终 于找到“他”。他在北京工作,因为是圈外人,反而跟吴敏霞互补,有了更多话题可以聊。每个周日,吴敏霞很少逛街,但和男友碰面机会不少。这也让她这几年的备战生活辛苦着,也甜蜜着。
就像两人约定的,等吴敏霞回到上海,男朋友也会跟着过来。在上海,属于吴敏霞的新生活将开始。
热点聚焦 | 考研关注 |
复习备考 | 综合辅导 |
· 先人一步 赢定2017考研(专题) | · 2017年考研专硕每日一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