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建筑工程

更多

2016一建《建筑工程》重要考点: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备考工作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文都网校整理了2016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的重要考点供学员参考,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更多备考信息详见文都网校一级建造师考试栏目。

  2016一建《建筑工程》重要考点: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一、地震的震级及烈度

  1.房屋结构抗震主要是研究构造地震。

  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3.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4.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

  5.一个地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二、抗震设防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

  3.抗震结构概念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

  (2)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避免地震时发生扭转和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部位。

  (3)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力的传递路线合理明确,并有多道抗震防线。

  (4)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5)选择抗震性能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6)非结构构件应与承重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以满足抗震要求。

  三、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点击查看更多一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备考资料>>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