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与食量是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文都小编专门为备考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笔试考试的各位考生整理了其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内容可以关注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
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指病人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思进食的症状。
(1)食欲减退,兼见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乏无力者,多属脾胃虚弱。
(2)纳呆食少,兼见脘闷腹胀,头身困重,便溏苔腻者,多属湿邪困脾。
(3)纳呆食少,脘腹胀闷,嗳腐食臭者,多属食滞胃脘。
(二)厌食
厌食指患者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的症状。
(1)厌食,兼脘腹胀满,嗳气酸腐,舌苔厚腻者,多属食滞胃脘。
(2)厌食油腻之物,兼脘腹痞闷,呕恶便溏,肢体困重者,多属湿热蕴脾。
(3)厌食油腻厚味,伴胁肋胀痛灼热,口苦泛呕,身目发黄者,为肝胆湿热。
妇女在妊娠早期,若有择食或厌食反应,多为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影响胃之和降所致,属生理现象。但严重者,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食入即吐,则属病态,称为妊娠恶阻。
(三)消谷善饥
消谷善饥指患者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
(1)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
(2)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泄者,多属胃强脾弱。
(四)饥不欲食
饥不欲食指病人虽然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
饥不欲食,兼脘痞,胃中有嘈杂、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是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五)除中
危重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称为“除中”,是假神的表现之一,因胃气败绝所致。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三步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