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质变化是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文都小编特意为备考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各位考生搜集整理了其相关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
润、燥苔
1.表现特征
(1)润苔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2)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3)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4)糙苔 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2.临床意义 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润苔 是正常的舌苔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2)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滑苔多因水湿之邪内聚,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外感寒邪、湿邪,或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内生,均可出现滑苔。
(3)燥苔 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久不饮水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4)糙苔 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症。若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3.舌苔润燥变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苔由润变燥 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2)舌苔由燥变润 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湿邪苔反燥而热邪苔反润者,如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则舌苔反燥;热邪传入血分,阳邪入阴,蒸动阴气,则舌苔反润,均宜四诊合参。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三步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