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是2016年中西医医师资格考试的综合笔试中有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您是否已经了解掌握了呢?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小编特别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晌,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白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
病证鉴别
气血津液病证
1.自汗、盗汗与脱汗
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其汗出的情况及病情的程度均较自汗、盗汗为重。
2.自汗、盗汗与战汗
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 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凋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迥然有别。
3.自汗、盗汗与黄汗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苦湿热内郁之症。可以为自汗盗汗中的邪热郁蒸型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但汗出色黄的程度较重。
相关检查
作血沉、抗“O”、l、T4、基础代谢,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等检查,以排除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痨等疾病引起的出汗增多。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三步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