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文都小编特意为备考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各位考生搜集整理了其相关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或散在性小水疱的症状。可有白痦、水痘、热气疮、湿疹等。
(1)白痦
又称白疹。指皮肤出现的一种白色小疱疹。
特点 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根部肤色不变.内含浆液,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临床意义 白痦的出现,多因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蕴酿而发,乃湿温病人湿热之邪透泄外达之机。
分类 白痦晶莹饱满,颗粒清楚者,祢为晶瘩,说明津气尚充足;白痦色枯而白,干瘪无浆者,称为枯痞.说明津气已亏竭。
预后 一般白痞透发后热退神清者,是正能胜邪,湿热外达之顺证:若透发后身热不退,反见神昏者,为正不胜邪,邪毒内陷之逆证。
(2)水痘
指小儿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椭圆形的小水疱。
特点 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大小不等,分批出现,常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现。
临床意义 因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所致,属儿科常见传染病。
(3)湿疹
指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面者。
临床意义 多因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发。
(4)热气疮
是针头到绿豆大小的水泡,常为一群或两三群,有痒或烧灼感,好发于口角唇缘,或眼睑外阴、包皮等处。
临床意义 常见于高热病人,正常人亦可发生,多由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湿热熏蒸皮肤而发。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三步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