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文都小编特意为备考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各位考生搜集整理了其相关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望皮肤
正常人皮肤荣润有光泽,是精气旺盛,津液充沛的征象。
望诊时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形态的变化和表现于皮肤的某些病症,如斑、疹、痈、疽、疔、疖等。
2.皮肤色泽异常
(1)皮肤发赤:皮肤突然鲜红戒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为丹毒。
发于头面者,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名流火;发于全身、游走不定者,名赤游丹。
发于上部者多由风热化火所致,发于下部者多因湿热化火而成,亦有因外伤染毒而引起者。
(2)皮肤发黄:面目、皮肤、爪甲俱黄者,为黄疸,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或脾虚湿困,血瘀气滞等所致。
其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因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而成。黄色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因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所致。
(3)皮肤紫黑: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者,多为黑疽,由劳损伤肾所致;周身皮肤发黑亦可见于肾阳虚衰的病人。
(4)皮肤白斑:四肢、面部等处出现白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程缓慢者,为白驳风.多因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不荣肤所致。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三步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