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有一份别样的丰收喜悦在上演——该学院220宿舍的8朵金花全部考上研究生,其中7人考上不同的985院校,1人考取了211院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宿舍”“最牛宿舍”。
近年来,“最牛考研宿舍”不时进入公众视线。在2016年考研录取比例约为29%的背景下,8名室友同时考研成功无疑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通过考研,这8位女生实现了人生突破,也实现了教育层面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一所非重点高校考入“985”、“211”高校,意味着她们将来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一个好工作。
如果我们仔细梳理,就会发现“最牛考研宿舍”大都出现在非重点高校;一些大学生早早开始准备考研,甚至将考研当成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战”。而在一些“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更加多元化;这也导致重点高校毕业生考研动力相对偏低、考研率较低。“最牛考研宿舍”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高校学生在发展空间上的鲜明反差。
在“出身论”、“血统论”的裹挟下,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那些“出身不好”的求职者,要找到好工作往往会面临着更多的障碍。在就业渠道不够多元、不够畅通的格局下,考研成为许多学生“希望的稻草”;而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也会鼓励学生考研,为他们提供种种便利。
“最牛考研宿舍”备受关注的背后,隐伏着公众对纵向社会流动的深切期盼。在利益固化、阶层板结的当下,社会流动的藩篱越竖越高;通过高考、考研来寻找一种人生突破的可能性,成为许多学子尤其是寒门子弟的教育梦想。“最牛考研宿舍”满足了公众“教育改变命运”的价值预设,让人们看到了纵向社会流动的光亮。
作为一次成功的“逆袭”,“最牛考研宿舍”无疑具有励志色彩。人生是一场长跑,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大学生,依然可以通过“奋斗的青春”来获取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是,对于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推免“问出身”也好,考研竞争激烈也罢,能够考研成功的依然是少数人。
我们在看到少数成功个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普通、平凡的个体。对于毕业生而言,考研并非唯一的道路;即使不考研,毕业生依然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让社会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让大学生的出路更加多元化,依然任重道远。
热点聚焦 | 考研关注 |
复习备考 | 综合辅导 |
· 先人一步 赢定2017考研(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