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都学员:李元元
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经验交流会,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我们的考研心得。我来自太原理工大学,考取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虽然研究生考试结束已经四个月了,但考研的点点滴滴依然刻骨铭心。回想一下自己考研的过程,真是喜忧参半,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吧。
决定考研是在大二下学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读研来丰富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学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共识。既然决定了就应当有所行动,自己心理准备已经充分了,接下来怎么着手考研又开始迷惑了。
看着学校里开办的各种辅导班,那些免费的讲座吸引了我和舍友的目光,我们开始奔波于各考研机构举办的各种讲座,对于文都考研机构的认识从此开始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徐绽老师的面授,她谈到了考研英语过70分的问题,原话如下:“同学,你想过奢华糜烂的生活吗,那就英语考到70分以上吧。”徐绽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学习好英语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准备考研老师也给予详细的解答。我想跟着这么富有激情的老师学习,任何人学习的积极性都不会差的。在我和舍友综合评定各考研机构的实力后,最终选择了文都作为我们考研路上的良师。
由于我的数学成绩较好,就先说一下我的数学复习过程。我正式准备考研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在听过蔡子华老师讲的高数基础班后,对于数学的复习有了初步的计划。数学是一门重视基础的学科,对于教材的理解当然不可忽略,我从10年3月份开始到六月份总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高数、线代、概率论三本教材的内容做了梳理,课后习题做了一遍,对于掌握不好的部分做了特殊标记,以期待在老师之后的强化班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期间我没有大量做题,就是希望把基础夯实。待到暑假开始上强化班,强化班老师的阵容实力雄厚,蔡子华老师讲高数,李永乐老师讲线代。老师独特的解题思路,清晰的框架,使我对数学的理解更进一步。在暑期,我整理了强化班讲义,把讲义上和上课时老师补充的题目亲自做了一遍。并开始全面系统的复习,这个过程中,选取一本知识点很全,思路很清晰的复习参考书,从头到尾复习一遍,一遍下来,可能前面复习的已经忘记了,但是学习本身就是反复的过程,谁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接下来我再把参考书看了一遍,不会的题目彻底弄懂,到了十一月份,大家都开始做历年真题,拿过题来,感觉比平时练习的题目要简单一些,这再次使我想到蔡老师一直强调的“数学重基础”这句话,偏难怪的题目真的没有,但是我没有一套题做的分数特别高,原因是我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反映到做题上就是:这题我会,但是我没做对。因此,细心对于数学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有就是每做一套题,我都把它当做正常的考试来对待,准备好答题纸,把答案工工整整的写下来。所以我的历年真题复习资料特别新,但其实我都已经做了好几遍了。
对于英语,我简单地说一下,从今年考研的亲身体验来说,对于英语,单词一定要过关,可以想象考场上一个个单词感觉看过但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滋味是很痛苦的,徐绽老师说过,单词至少看五遍,考后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徐老师一直强调得阅读者得天下,她编写的《三层递进攻克阅读理解》是我一直放在手边的,老师说过:“人在,书在”。由此可知这本书的重要性。88篇我也做了一遍,看了一遍,把上面不会的单词都抄写下来,早晨背。我的作文一直不好,徐绽老师的写作班真的有助我一臂之力,尤其是今年的考研作文是关于环境保护的,这个话题在徐绽老师的作文预测班上有提到过,根据题目再加上我自己准备的模板,作文写的很顺手。一开始还害怕作文写不出来,不过现在发现听了徐绽老师的作文班,就不怕再考场上写不出来了。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希望对即将考研的学子们有所帮助,我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祝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学子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