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又名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的环氧酶而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环氧酶(COX),减少炎症介质,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在炎症部位前列腺素(PG)具有的血管扩张作用促使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前列腺素E又可增强该处受损组织痛觉的敏感度,构成炎症部位肿痛炎症症状。当COX被非甾体抗炎类药抑制后,各类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临床肿痛症状得以改善。本类药物的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是COX-2,而在人体组织如胃壁、肾、血小板则是COX-1的存在,它维护了相应器官的功能,具有生理作用。如胃壁COX-1产生的各类前列腺素有促进胃壁血流、分泌粘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及维持胃正常功能。又如血小板的COX-1代谢产生的血栓素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它与代谢物前列环素是共同保持人体出血、凝血平衡的成分。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他们共同维护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生理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抗血小板、抗炎、退热、镇痛和抗过氧化作用;另一方面可致消化道溃疡形成、出血。并且非甾体抗炎药均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风险依次增加的是塞来昔布、布洛芬、美洛昔康、罗非昔布、双氯芬酸、吲哚美辛、依托度酸、依托考昔。除萘普生外,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与所致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风险与剂量、疗程≧3个月者呈线性,昔康类药所致心脏的不良反应大于其他类的非甾体抗炎药。
昔布类药有类磺胺药结构,易致药热、药疹、瘀斑、猩红热样疹、荨麻疹或巨疱型皮炎或产生剥脱性皮炎而致死,对磺胺药有过敏史者宜慎用。同时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中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易透过胎盘屏障,并由乳汁分泌,诱发胎儿和婴幼儿毒性反应,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特异体质者可引起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以哮喘最多见,因此,哮喘或者慎用。
本篇文章里只是简单介绍了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的特点和用药监护,有关更详细的药物知识总结,文都网校会陆续归纳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都网校执业药师频道。
热点聚焦 | 药师关注 |
考试动态 | 备考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