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小编为备考2016年临床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的考生整理了备考时需要的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
1.大量失血是输血的主要适应证。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容量休克。输血原则:
①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血红蛋白>100g/L时,原则上不输血,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②失血量达血容量的20%~30%时,可有HCT下降(通常以HCT30%~35%作为出现缺氧的临界值),原则上不输全血,可输入晶体液和并用胶体液扩容,再适当输注浓缩红细胞;
③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时,可输入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同时再配合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补充血容量,并维持胶体渗透压;
④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50%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应注意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缺乏,并给予补充。
2.慢性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应积极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血红蛋白减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要以症状为主。有输血指征者,应输入浓缩红细胞,不应输全血。原则是:
①血红蛋白<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
②贫血严重,虽无症状,但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妇;
③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
3.凝血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者,输入相关的凝血因子或成分。如纤维蛋白原缺乏,可补充冷沉淀或纤维蛋白原浓缩剂;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可输注浓缩血小板;甲型血友病输入凝血因子Ⅷ。
4.重症感染:重症感染的病人单独应用抗生素治疗难于控制时,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并发的感染,可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般不轻易输注浓缩白细胞。
需要指出的是,输血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但输注全血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全血、血浆或白蛋白也均无营养补给的意义。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三步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