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地方公务员笔试陆续到来,考生需要提前准备面试,莫要等到成绩出炉措手不及。下面是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整理的时政热点,考生可参考学习。
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习近平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尽知其要。他总是能用平实形象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为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三大问题开出了“治疗良方”。(新华网4月14日)
“三不”干部主要表现在“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在当前干部队伍中不在少数,有的只在一个方面突出,有的三个方面兼有。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应时刻严以修身、秉公用权。一旦他们身上出了问题,不但不能担起自身的使命责任,更会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贻误党和国家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干部”,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都对此深入分析,对症下药。
用创新和理论来治疗“不善为”。“不善为”的干部并不乏干事的积极性,而是缺少得当的方式方法,往往走了弯路,事与愿违。针对于此,习近平前不久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就是要让大家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正确的领导能力。同时他还在今年两会期间,着重强调了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其目的就是告诫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新观念新举措、新观念解决新问题,勇于正视差距,敢于创新超越。
用学习和制度治疗“不能为”。业务能力水平欠缺,缺少真本领、硬功夫,往往会导致干部工作上力不从心,出现“本领恐慌”。习总书记要求大家“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目的是鼓励大家多学,爱学,不断提神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底气足,膀子硬。同时习总书记在干部管理制度上还强调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用问责和教育来治疗“不作为”。当下有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宁可工作不干,也决不能犯错”的想法,每天庸庸碌碌地混日子,还侥幸地认为这不过是个作风问题,算不上违法乱纪。而实际上“为官不为”是对责任的亵渎和贪污。“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对于此习总书记态度也很明朗。2014年以来,先后已有数百干部因懒政怠政等不作为典型问题受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不作为问题的审计力度。由此见得“太平官”“老好人”早已行不通。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始终坚持从自身做起,真正担起责任、负起责任,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落到实处。
“三不”干部是干部中的病态人群,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习总书记的讲话方针不只是问题干部的“良方”,也是所有干部的教科书,只有多学习、多领悟,把习总书记的期望带到工作和行动中去,才能以实绩赢得党和人民的认可。
编辑推荐:
面试冲刺辅导 | 省考推荐课程 |
国考推荐课程 | 高分备考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