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各地公务员笔试陆续到来,考生需要提前准备面试,莫要等到成绩出炉措手不及。下面是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整理的时政热点,考生可参考学习。
背景:媒体从广东省纪委获悉,广东省工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泽君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此外,媒体还翻出朱泽君与原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以及梅州市委原常委、纪委书记李纯德三人“互相举报”的黑历史。朱、曹、李三人拼命举报对方是腐败分子,结果三人都暴露了腐败分子的面目,朱、李二人还是同一天被免职。
新京报发表西坡的观点:曹鉴燎安排人举报朱泽君,是觉察出纪委正在调查自己,试图干扰办案方向,但同时也是因为与朱泽君有宿怨。朱泽君遭遇举报,“寻仇”时却发生误判,把“仇家”锁定为李纯德,因为两人在梅州时一为市委书记一为纪委书记,却长期不和,导致当地官员被迫站队表态。可知互相举报是派系斗争的手段,而利益的分化则是前提背景,朱、曹、李背后都有自己的派系。我们固然应该庆幸三人在斗争中暴露了彼此,而没有互相包庇、默契合作。但同时也有理由担心,现实中有没有反腐行动真被个别官员当枪使的案例?要杜绝这种可能,唯有以法治思维主导反腐进程,有腐必反,不念人情。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官员之所以上演“宫斗”,未尝不是因为他们生存的官场环境太欠缺法治思维,而充斥着斗争思维。惩治腐败分子易,纠治官场环境难。
中国青年报发表马进彪的观点:这颠覆了人们对“官官相护”的认知,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官员之间并不想发生相互撕脸的事,即使有些不同见解,也会不了了之,免得有辱斯文。但是,这样的官官相护,仅限于涉及老百姓的职责之事,而当涉及到自己仕途的时候,就会斯文皆无,剩下的只有撕脸。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在这些官员眼中,为了老百姓的事相互撕脸不值,只有为了自己的仕途才会使出吃奶的劲与其他官员互撕。尽管这样的官场相互“举报”客观上会对反腐败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样的歪打正着,不应成为反腐败工作的常态。
小蒋随想:腐败分子的共同点是贪婪、无耻、藐视法纪,分歧是他们各有各的阴谋诡计、在仕途与捞黑钱中也存在相互竞争。在“井水不犯河水”的情况下,腐败分子们只是在暗地里较劲,不至于公开互撕。可一旦某个腐败者“玩完”,其要么会“死也要拉个垫背的”,要么会举报他人违法犯罪、争取立功减刑。简言之,官场内部的人更容易洞悉并抓住同僚的小辫子。但是,一些内部人慑于权力者的淫威与能量,除非到万不得已,否则不会举报;或者,将对方违纪违法的证据当作自己腐败滥权的“护身符”,试图在丑恶与丑恶之间相互制约“找平衡”。这样的博弈格局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状态稳定,也源于第三方监督或者说民主监督的缺失。打破这种丑恶的平衡,仍有赖于依法限制那些试图不受约束的权力,将权力的行使置于社会监督的笼中。
编辑推荐:
笔试冲刺辅导 | 省考推荐课程 |
国考推荐课程 | 高分备考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