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已经确定(10月15、16日),备考的序幕已经拉开,相信许多考生也着手进行复习了。文都网校每天会为大家搜集整理一部分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在此预祝所有考生来年考试顺利!
一、癫痫的定义及分类
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性、突然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其特征为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率放电并向周围扩散。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病灶)和扩散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由此可将常见癫痫分为以下几类:
1、全身性发作
此类发作开始于局部,但迅速向周围扩散分布,引发大脑产生遍及双侧半球的异常放电。广泛性发作可伴或不伴惊厥;发作时患者通常立即失去知觉。
(1)主要包括小发作(失神发作):突发性的、自限性的短暂意识丧失
(2)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以全身骨骼肌强直、阵挛性抽搐为特点,
(3)肌阵挛性发作:变现为骨骼肌短时收缩,可在数分钟内反复出现。
(4)发热性癫痫发作:患高热性疾病时常频繁出现此类癫痫
2、部分性发作
每种发作的症状取决于神经元异常放电的部位以及异常放电在脑内扩散分布的范围。部分发作可逐渐加重,转变成全身性的强直-阵挛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一般局限于脑内单一部位,不向周围扩散分布,发作时患者一般不会丧失意识。
(2)复杂部分性发作:表现为幻觉、心智扭曲以及意识丧失。患者可出现咀嚼运动、大小便失禁等肌运动机能障碍。
癫痫发作无间歇期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二、抗癫痫药作用机制
1、作用方式:
(1)直接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
(2)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以遏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2、作用机制:
(1)加强脑内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
(2)干扰Na+、Ca2+、K+等阳离子通道。
三、抗癫痫药
一般根据癫痫发作的具体类型来开展早期药物治疗以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因此强直-阵挛性发作的治疗用药不同于失神发作。当某些药物具有相似的疗效时,药物的毒性则常常成为用药的选择中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治疗一般采用单种药物的单一疗法,直至发作得到控制或出现毒性反应。如果单一用药无效,可加用第二种药物。对于强直-阵挛性发作的患者,切不可猝然停药,否则会引起癫痫发作。
抗癫痫药种类很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乙内酰脲类、二苯并氮卓类、γ-氨基丁酸(GABA)类似物和脂肪酸类。
1、巴比妥类
该类药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增加运动皮质的电刺激阈值,从而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该类药物还可调节钠、钾、钙通道,阻滞Na+依赖性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调节Na+,K+-ATP转化酶活性,从而达到抗惊厥作用。代表药物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钠、扑米酮。
2、苯二氮卓类
主要为GABA受体激动剂,也作用于Na+通道。可加强突触前抑制,抑制皮质、丘脑和边缘系统的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脑组织的扩散,起抗惊厥作用。但不能消除病灶的异常放电。代表药为地西泮、氯硝地西泮、硝西泮。
3、乙内酰脲类
本类药物通过减少钠离子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稳定,限制Na+通道介导的发作性放电的扩散。代表药苯妥英钠。
4、二苯并氮卓类
抗癫痫机制为阻滞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抑制突触后神经元高频动作电位的发放,以及通过阻断突出前Na+通道与动作电位发放,阻断神经递质释放,从而调节神经兴奋性,达到抗惊厥作用。代表药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5、γ-氨基丁酸类似物
该类药物为GABA的类似物或衍生物,是GABA氨基转移酶抑制剂。代表药有加巴喷丁、氨己烯酸。加巴喷丁对GABA受体无激动作用,也不抑制GABA的再摄取,而是增加脑组织GABA的释放。氨基乙酸不可逆抑制GABA氨基转移酶,减少GABA降解,从而提高脑内GABA浓度,抑制癫痫。
6、脂肪酸类
本类药物的抗癫痫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为抑制GABA的降解或促进其合成,从而增加脑内GABA浓度,促使Cl-内流,使胞膜的超极化稳定,达到抗癫痫作用。代表药丙戊酸钠。
热点聚焦 | 药师关注 |
考试动态 | 备考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