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医师资格频道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备考可能会涉及到的辅导内容,帮助大家顺利通过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1.内治法
(1)风热血燥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部,皮损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毛发干枯脱落较重;伴口干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2)肺胃热盛证
证候:急性发病,皮损色红,并有渗出、糜烂、结痂、痒剧;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止痒。
方药:枇杷清肺饮酌加知母、苦参片、徐长卿、天花粉等。
(3)脾虚湿困证
证候: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或黄,有灰白色鳞屑;伴有便溏;舌质淡红,泳滑。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4)血虚风燥证
证候:皮肤干燥,有糠秕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2.外治法
干性型发于头皮部者,用白屑风酊或侧柏叶酊外搽。发于面部者,以痤疮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湿性型,用青黛膏搽后,扑三石散;或用脂溢洗方(苍耳子30g,苦参15g,王不留行30g,明矾9g)煎水洗头。
3.其它疗法
口服B族维生素、镇静剂、止痒剂等。局部用硫黄、间苯二酚、咪唑类、水杨酸类等外涂。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免费试听 | 复习备考 |
2016年医师资格备考如何才能记得又准又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