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教师招聘 面试考试,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文都网校教师资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说课试讲稿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课文中心。
2、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学习写人叙事的技巧。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
2、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应如何正确鉴赏本文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八一三”惨案的史实。
2、介绍作者鲁迅以及解题“记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3、梳理基础知识,探索文章结构(1、2节交待写作缘由—3-5节交往始末、遇害事实以及遇害的经过—6、7节记念对于将来的意义。)
4、借助对其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分析,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这是本节课以及整篇文章的重点【痛悼死者——表达无限感慨,再次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悲愤交织)——回忆刘和珍(她时常微笑,故惨死让作者更加痛心)——遇害事实,愤慨以及斗争的决心——展示刘和珍们的伟大崇高,悲愤交织——总结经验教训,清醒的反思——对革命者的讴歌,更多是平静的分析。】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我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文章的基本内容,而且还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理清了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这节课,我们首先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值得专门来记念一下她呢?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关于刘和珍的描写出现在哪些地方。……好了,大家看完了,哪些地方有关于刘和珍的描写?第1节,3、4、5节,很好,那我们具体来看一看这些段落。
首先来看第一节,这一节交待的是……对的,写作的缘由。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点东西,因为“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从这里我们得到对刘和珍的初步印象是?……对的,刘和珍喜爱看鲁迅的文章。接下来作者写了“在这样的生活艰难里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刘和珍“毅然”的行为,表明了她是一个怎样的青年?……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很好,鲁迅先生的《莽原》是一部进步的刊物,在当时发行是重重受阻的,但是刘和珍是“毅然”预定了全年的刊物,说明她有一腔热情追求真理。
再看第三节,作者开始回忆,他第一次知道刘和珍的名字,是知道她敢于反抗校长的时候,她是勇敢无畏的,但是作者见到她时,却发现她“常常微笑着”,在偏安于宗帽胡同时,她来听作者的讲课,也是微笑着,这说明她一直很……乐观积极,不错。可是刘和珍在虑及母校前途时的表现是怎样的?……“黯然至于泪下”,这说明她……有责任感?善良?是的,这些品质都可以体现。
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刘和珍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用刘和珍的微笑和蔼与反动政府的暴行作对比,很好。刘和珍是一个“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人,然而却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虐杀”,“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了反动政府的残暴,我们看第四节,“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作者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与和蔼,这样一个温和、谦卑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暴徒呢?作者是在从侧面揭露反动政府的谎言,也是对他们进行控诉与批判。
接下来,第5节,作者写到刘和珍去请愿,是怎样的?对的,“欣然前往”,这个词很形象,表现了刘和珍什么样的性格?……有正义感,勇敢无畏,这些正是刘和珍为代表的请愿者们的品格,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敬佩,赞美?是的。这里表现得很明显,在第3节的第一段他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又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这里有没有矛盾?……没有?为什么?这位同学……他刚刚的意思是,因为刘和珍敢于欣然前往情愿,并献出了生命,而我却苟活到现在,与她相比,自觉不如,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我们来看看,文中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来描写刘和珍?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具体分析)
我们要明确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吗?当然不是,他是为什么呢?……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是为了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来评价“八一三”惨案,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先说明写作缘由,再对刘和珍的表现进行描述,最后评价这次事件的教训以及对于将来的意义,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笔力。
接下来应当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最后鉴赏本文的内涵。
热点聚焦 | 免费试听 |
面试指导 | 教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