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说课试讲

更多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烛之武退秦师》

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教师招聘 面试考试,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文都网校教师资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说课试讲稿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

  2、积累“若”“鄙”“微”“之”等重要词语,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处处为秦着想;利用秦晋矛盾)

  2、如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翻译文章,疏通课文的大概内容,弄清楚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

  2、得出文章内容的大体线索。(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军撤离)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烛之武退秦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上节课我们借助于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已经理清了全文的线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好的,他对这篇文章看样子已经很熟悉了,这篇文章遵循事情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军撤退四个部分,大家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哪里?……对的,是“说退秦师”。现在我们就看具体地看一看,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啊。……好的,大体上不错,要注意“若”是如果的意思啊。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烛之武态度的冷静,还有呢?谦卑?嗯,好的。他说“郑既知亡矣”,表明他对秦国的臣服,满足了秦穆公横蛮的大国之心啊。接着他又说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麻烦您的下属了,把自己显得很谦卑,对秦主很恭敬。这是第一层。

  接下来,他开始来分析利弊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里分析了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的难处,处处为秦国着想,说出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晋国的土地,而晋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这里说明了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这是第二层。这样的分析可谓是合情合理,推心置腹,不由得秦伯不动心。

  接下来,我们看,由“若”字引领,烛之武提出了他的建议:“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里烛之武是想说明什么?……是的,他想说明保全郑国才对秦国有好处,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随时供给秦国使者缺乏的东西,这是第三层。

  接着,烛之武开始追述晋背秦的史实了,他说“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里是说,秦穆公曾经有恩于晋文公,晋文公也答应要把焦、瑕两邑送给秦国,但是却背信弃义,一回国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第四层。这里烛之武的意图是什么?……对的,是为了制造矛盾,以此瓦解秦晋联盟。

  接着,烛之武又由历史回到现实了,他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他这里呢,陈述了晋国贪得无厌的现实,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说明,如果郑国灭亡,晋国必然会进一步进犯秦国。秦穆公听到烛之武的分析,觉得句句在理,必然会打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烛之武首先以臣服的姿态,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亡郑不利于秦反利于郑,存郑才利于秦,而进一步用历史上晋国的背信弃义和现在的贪得无厌来进一步证明保全郑国的好处,处处推心置腹,句句合情合理,自然能够说服秦穆公。这也提示我们,要想说服别人,必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我们可以看到,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说客。

  接下来,可以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等等。

热点聚焦免费试听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的一般流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内容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性质说明


2015教师招考名师精讲(新课程改革) (刘昕鑫)01

2015教师招考名师精讲(新课程改革) (刘昕鑫)02

2015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名师精讲班(韩志远)01

面试指导教招关注

三尺讲台上绽放出最优雅的你

招教面试三大误区,你中奖几个?

教师招聘面试中的完美答辩攻略

【协议】2016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协议通关班

【协议】2016幼儿教师招聘笔试协议通关班

【协议】2016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协议通关班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