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教师招聘 面试考试,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文都网校教师资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说课试讲稿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导入: 在讲这篇课文之前呢,我想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自然界是由哪些色彩组成的。同学们会说有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紫色等等。那么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生命和希望的颜色又是什么呢?同学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是绿色。提到绿色,我们不妨一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描写“绿”的诗句。同学们说的很好,有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有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有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等等。可见,文人墨客对“绿”这种颜色格外青睐。那么今天呢,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与绿有关,在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也来一次“穿越”,有的同学会问了,老师,穿越到哪去呢?我们穿越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燃边战火的中国大地,与一位同样偏爱“绿”的爱国作家陆蠡共同感受绿色生命的光彩与活力!(写题目和作者)
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想同学们对于作者陆蠡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呢?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陆蠡是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更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受尽酷刑仍英勇不屈,死时年仅34岁。陆蠡的散文既华丽又质朴,善于从琐碎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本文写于1938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起来。但是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他无法压抑自己的愤怒和烦忧,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题目释义: 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题的含义。“囚”是囚禁的意思,人居斗室才为囚。“绿”指的是窗前的常春藤。囚绿是不是在困己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回头手指看题目)
2、分析讲解: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禁常春藤呢?在囚禁之前写了什么?囚禁之后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的浏览课文。并标出各个段落的序号。(把囚绿写上) 同学们阅读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共有14个段落。囚绿前作者(囚禁绿前——在1-4段写了寻绿、5-7段写了赏绿。囚绿后——作者在9-13段写了放绿、最后一段写了怀绿。大家可以看到,通篇都是围绕绿展开的,毋庸置疑,绿是文章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在下面写上“明”)
首先,我们来看囚绿前作者对于绿寄予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用笔划出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好,经过同学们得勾画,在寻绿这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绿,对于常春藤是(热切追求)的。文中这样写道: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在赏绿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绿的情愫是(喜欢和满足)的。他写道:绿色是多宝贵的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看着绿色,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这是囚绿前作者对于绿的感情。
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寻绿赏绿却又囚绿,之后又放绿、怀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都出于作者对“绿”的一种情怀,出于对常春藤的一种喜爱。那么作者的情感仅仅寄托于一株常春藤吗?大家都回答说:不是。那么常春藤的绿到底象征着什么呢?就好比陶渊明爱菊,是因为他与菊同样清高孤傲;周敦颐爱莲,是因为他与莲同样洁身自好;那么陆蠡爱绿呢?是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这是学习本文,同学们应该把握的重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思想,然后回答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见解,非常好。同学们的观点集中体现为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在那个弥漫着战火与硝烟的灰色年代里,作者要学习常春藤的精神,顽强斗争,永不屈服于黑暗,向着光明前进。
总结课文: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思路。首先,我们理解了题目的含义,了解了作者陆蠡的生平及其写作背景。明确了文章分为这五个部分。并且围绕着“绿”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形成了两条行文线索。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作者运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绿的喜爱和向往,表达了自己不屈服于黑暗,渴求光明的志向。
3、总结:
记得作家王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只要我们像陆蠡一样心存一颗璞玉之...心.,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就会呈现一片绿色..
4、布置作业:
课后,同学们要完成一项作业,自己任选一种喜爱的颜色,并阐述你与这种颜色之间的情愫。字数在五百字以上。
热点聚焦 | 免费试听 |
面试指导 | 教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