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初试已经结束,考研流程也已进入复试准备阶段。文都网校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考研的一些重要信息。给广大考生作个参考。
12月26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开考,170余万考生步入考场。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包括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招生数仅为3616人,1990年为3万人,2000年为12.9万人。若包括博士在内,2015年的研究生招生数达到62.1万人,35年时间增长170余倍。
30年间,无论是考研群体还是考研初衷,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于不同年代的考研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也有着各异的经历。对他们个体而言,是改变人生的一次考试;对社会而言,是映射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
时间:1992年
考研者:徐建明,河北昌黎人,本科武汉建材学院,考入天津大学力学专业,现为秦皇岛某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
从小城昌黎到武汉,再到天津,最后回到秦皇岛,徐建明完成了一次人生的“版本升级”。
土生土长的昌黎人徐建明,初中后迷上物理这一科。1982年,徐建明考入武汉建材学院,毕业当年,他参加过一次考研,未能通过。
“那时急需人才搞建设,大学毕业就分配工作。”徐建明被分配到秦皇岛市的一所科研机构。在单位工作了6年后,他决定再考一次。
上世纪90年代,对于“有单位”的人而言,考研的第一关往往不是考试,而是单位“放不放人”。令徐建明意料之外的是,单位领导支持他,复习期间没有布置工作。这一次,他考上天津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当时本科生都分配工作,所以考研不是为就业,而是为了更好的机会。
考研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职称和工资的变化,“单位里和我同时本科毕业的同事,五年才能评上工程师,而我研究生毕业后,两年就评上了。工资还高了不少!”而在之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一优势渐渐被拉大。
现在,徐建明已经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在他从事的领域里有了些许成就。他坦言,“学术是我毕生追求,我会坚持一辈子。没有研究生阶段学到的那些知识,我可能现在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热点聚焦 | 考研关注 |
· 考试资讯 | |
复习备考 | 综合辅导 |
· 先人一步 赢定2017考研(专题) · 备考经验 | · 2017年考研专硕每日一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