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的复习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现在,抓住时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大家掌握正确的备考复习方法,大家一定会顺利通关拿到证书。今天,文都网校的小编根据历年考点和出题规律,给大家准备了备考知识点和经验,大家抓住机会,好好复习吧!
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防渗漏措施
一、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措施
(1)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结构抗裂性能。构造配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断面的配筋率不小于0.3%。
(2)避免结构应力集中。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当不能避免断面突变时,应做局部处理,设计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
(3)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或结构单元(详见1K414011内容)。如果变形缝超出规范规定的长度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
二、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一)一般规定
(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时,应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并应防止各构筑物交叉施工时相互干扰。对建在地表水水体中、岸边及地下水位以下的构筑物,其主体结构宜在枯水期施工。
(2)在冬、雨期施工时,应按特殊时期施工方案和相关技术规程执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水、防雨、防冻、混凝土保温及地基保护等措施。
(3)对沉井和构筑物基坑施工降水、排水,应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构)筑物和拟建水池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二)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
(1)材料品种、规格、质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并应进行进场验收;进场时应具备订购合同、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说明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
水泥宜为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3)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出现,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4)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试验确认;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涂料等应经检测或鉴定合格后使用。
(5)热期浇筑水池,应及时更换混凝土配合比,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抗渗混凝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减少温度裂缝产生。
(三)模板支架(撑)安装
(1)模板支架、支撑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在设计、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稳固性,防止沉陷性裂缝的产生。
(2)模板接缝处应严密平正,变形缝止水带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四)浇筑与振捣
(1)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首先,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
(2)控制人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人模坍落度,混凝土人模后,要及时振捣,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还要做好二次振动工作。
(3)合理设置后浇带:对于大型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设置后浇带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
(五)养护
(1)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
(2)对于地下部分结构,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3)加强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特别是新浇混凝土入模温度、拆模时内、外部温差控制。
小编推荐:
热点聚焦 | 备考经验 |
知识点总结 | 建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