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网供应商“欺诈门”追踪报道:
阿拉伯商人讲述三年四次被骗经历
一个以阿拉伯神话命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并未成为阿拉伯商人的庇护者。过去三年里,26岁的沙特阿拉伯个体代理商艾哈拉姆·卡西姆(Ahlam Qasem)被阿里巴巴(01688.HK)网上供应商骗了四次。
“那个时候外国商家似乎都很信任阿里巴巴这个国际交易平台,但现在这么多外国买家被欺诈的事情发生后,我们对它失去了信心。”卡西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阿里巴巴公告显示,过去的两年里,阿里巴巴网站共有2326名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国际买家,近100名员工参与合谋。至于有多少国际买家遭其所害,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字。
尽管阿里巴巴勇敢地自爆家丑,及时换下B2B公司原CEO卫哲,并承诺赔偿,但诚信重建所要做的比已经做的更加艰难。
卡西姆的愤怒
卡西姆从事的业务是从自己客户那儿接到订单后,再从中国订购货物。“我大部分货物都是在阿里巴巴网上订购的。”卡西姆告诉记者。
他回忆称,自己第一次被骗是在2008年,当时他需要替客户订购43副会发光的眼镜。在阿里巴巴网上他查到福建一家名为“Yale Trade Co.Ltd”的供应商有货,于是马上下单。
在交易过程中,供应商建议卡西姆用西联汇款,称这一通道快速便捷,这卡西姆便能尽快收到货物。卡西姆照做后却意外发现,他只收到两副眼镜。
“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找供应商,想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对方却阻止了与我的联系。”卡西姆的语气透露着些许气愤,“随后我又多次联系阿里巴巴客服但都没有得到回复,两个星期以后我发现这家供应商不再出现在阿里巴巴网上了。”
记者昨日在福建省工商局网站上查到一家名为莆田市城厢区耶鲁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但查询结果显示,这家公司早在2005年6月9日就被吊销了营业执照。而在莆田人才在线上,这家公司仍在招聘职员,公司简介称:“本公司是家专业的外贸公司,主要通过网络贸易。”
很快一个月以后,卡西姆又遭遇了第二次欺诈。相比上次拿到两副眼镜,这次卡西姆的1000美元货款全部打水漂。当他向福建贸易公司“Topsun Trade Co.Ltd。”支付了6部手机的货款后,对方就终止了联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如此信任他,可能是在前期的交易谈判过程中,他一直像一个朋友一样地与我交谈聊天,我们还互留了手机号。但汇款后,我打他手机就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再也找不到他。”卡西姆说。
不仅如此,这次卡西姆更像是吃了个哑巴亏,事发后他无法像上次那样找阿里巴巴网投诉,因为整个交易谈判过程都是在MSN上进行,而他并没有保存交易对话,投诉显得无凭无据。
记者在一个电子商务网上查到一家名为Putian City Licheng District Topsun Trade Co. Ltd。的公司,也是位于福建省莆田市。
此后,卡西姆称还被深圳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欺骗过。
“金牌供应商”也靠不住
吃一堑长一智,有过前面遭欺诈经历后,卡西姆提醒自己不要再轻易相信供应商的说辞。卡西姆剩下的评判信任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为连续三年的“金牌供应商”。当卡西姆被阿里巴巴网一家三年“金牌供应商”欺诈后,这最后的信任也丧失殆尽。
2010年5月,卡西姆向一家三年“金牌供应商”订购了两部手机,但最后只收到一部。DHL按照快递重量向卡西姆确认所发货物的确只有一部。带着充分的证据,卡西姆找卖家讨说法。
“但该卖家耍赖坚持称自己发出两部,拒绝退钱给我也拒绝再发一部手机。” 卡西姆愤愤不平地说,“这样没诚信的商户如何能成为‘金牌供应商’呢?”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阿里巴巴平台披露出来的网络欺诈案比一般的网络欺诈更为恶劣的地方在于,欺诈方披着阿里巴巴“金牌供应商”的合法外衣行骗,不但轻易骗取了被欺诈者的信任,同时也极大损害了阿里巴巴的品牌。
所谓“金牌供应商”是阿里巴巴网推出的高级会员,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的年会费。获得这些资质证明这些供应商是通过阿里巴巴网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值得信赖”的。
但这些涉嫌欺诈的“金牌供应商”如何能鱼目混珠混进这个高级会员阵营的?网上交易保障中心首席运营官乔聪军认为:“一方面是追求数量放松了质量,资质审核流于形式,把关尺度不严;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个别销售代理渠道与欺诈分子内外勾结,直接混过了认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