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考研的大军中,总有不少同学因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在复习过程中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遭遇滑铁卢,以至于痛失复试的机会,令人痛心不已。所以对于考研的人来说,一定要给自己的备考计划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坚持打持久战
很多都考生都认为,考研复习的时间越早越好。刚进入大三,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有的人甚至在刚刚迈进大学校门时就抱定了一定要考研的决心。但是不是准备考研的时间越长,越是持久,才能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呢?
其实不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备考时间的长短和复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因为准备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疲劳期提早出现。战线拉得过长,很容易使你在学习时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学习效率是一个呈波动增长的曲线,如果你过早进入疲劳期,在考前的12月份还没有从波谷调整出来,将会对紧随后的考试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各学校的专业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在命题方向、命题重点、热点难点上做一些调整,有的学校在制定参考教材上也会有稍有的改动。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规划方法,正确指引,避免造成经济、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导致事倍功半。
跨专业考生
在考研的人群中,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对跨专业考研心向往之。跨专业考生最明显的劣势就专业基础的薄弱,毕竟相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跨专业考生很多都只是在考研期间才开始系统学习专业课,短时间内突击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扎实。
因此,跨考的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复试时会受到歧视。很多人都在听说了身边的同学跨考失败后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因为受到歧视而被刷下。
其实,跨考的同学面对别人失败的例子时,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这其中很可能是因为实力不够的原因。跨考的考生“半路出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专业基础上的劣势往往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复习来弥补的。
既然你能通过初试,就表明你在和科班出身的考生的竞争中并没有落后。你只要能在复试中向导师展示出你在这个专业上确实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青睐,一般都能被录取。
很多跨考过来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考研之初也因老师可能会怀疑跨考生的能力而担心不已,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多数老师都是会平等对待跨考生的。有的导师还认为跨考学生视野开阔、学术思路活跃,比较热衷于招收跨考生。比如英语、中文专业跨考新闻,数学专业跨考计算机等等。
哪个专业热门就报考哪个
在选择报考专业的时候,很多考生都盯着热门专业扎堆报考,认为冷门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不好就业,读一个热门专业将来找工作比较容易。和高考时选择专业一样,每年都有所谓的“热门”、“冷门”之说。
其实,考生应该了解的并不是专业的“冷”和“热”,而是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专业和适合学习什么专业。只是道听途说,相信哪些热门专业工作待遇很好,就头脑发热决定跨考,等到几年后研究生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让人眼馋的行业,那时再改行就有点晚了。
所以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对选择的专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必要时可以咨询一下老师或学长等。
热点聚焦 | 考研关注 |
· 【11月14日-15日】万磊:考研政治全真模拟8套精讲直播 | |
复习备考 | 综合辅导 |
· 先人一步 赢定2017考研(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