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焦点专题

更多

时政热点:国考报名冷热不均岂能止于点点名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新一年的备考阶段。在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历来是倾向于结合时政热点命题,无论是行测常识题、言语理解题,还是申论科目,都是结合时事热点来选择命题考查点,因此时政热点不容忽视。

    2016年国考报名已经过半,截至昨日17时,通过审核人数达46万余人,迎来报名小高峰。”风光“部门竞争激烈,其中技能竞赛处(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一职以1788:1的竞争比一路领先;”冷门“部门生意惨淡、无人问津。昨日,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发布特别提醒,将无人通过审核或通过审核人数极少的“冷门”职位一一列举。1197个无人报名职位以及3468个考录比达不到最低3:1要求的职位被“点名”。(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本次国考设置岗位数量之多惯如往年,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报考要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这不仅提高了国考的公平性,也有利于促进公务员系统的内外流动,同时提升了社会考生的通过率,给一直怀揣着“公职梦”的人创造了更多机会,国家此番良苦用心叫人感动。但从目前报考情况看,报考职位明显出现了“分水岭”,以中央级别为代表的经济政治发达地区的职位报名人数与日俱增,求职者不惜“挤破头,挤坏身”走上这架“独木桥”。相比之下,诸如县(区)级及以下职位及西部及边远地区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同样为国家级公职岗位,为何出现“极冷”“极热”这种极端反差?敢问人都去了哪里了?

  其实报考“分水岭”的出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往年的国考报名也有类似事件发生。但今年与往年不同,国家为把更多的报考者吸引到县级及以下基层岗位、奋力投身于发展西部地区的队伍中去,降低报名权限,扩大录用人数,同时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如此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仍没能留得住报考者的心,反而这种“冷”与“热”间的“温度”差距在不断拉大。是政府的“诚意”不足还是报考者不领情“一意孤行”呢?为打破“一冷一热”的尴尬局面,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发布特别提醒,对生意惨淡、无人问津的“冷门”职位一一列举“点名”。“冷门”出现后再“点名”能否点醒招考者与报考者?如此仓促“点名”能否“点”出温度来?

  笔者认为这种病态的报考形势仍应引起国家及社会的关注。若年年如此发展下去,人才的不平均分配不仅会加大城市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同时也会扭曲现代人的择业观,都一心向往“丰满”的发达城市,逃离“骨感”的西部偏远地区。而要想把人“找回来”,招考中途“点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并肩作战并一同发力。

  国家虽已放开条件限制敞开怀抱欢迎报考者到西部地方工作,但仅凭这样“表面”工作来留住人才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国家更要把工作做深,在本质上提高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比如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西部偏远地区,用资金作动,用政策作助,借用企业、项目等发力,真正让西部地区脱胎换骨、容光焕发,毕竟,只有自身硬方可留住人。

  报考者的择业观也急需校正。国考追捧者绝大多数为应届毕业生,要想让报考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教育部门更需发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培养其艰苦奋斗品格,让其拥有奉献精神,学会感恩。我国拥有13亿多人民,虽说区域人口密度各有差异,但西部地区仍有自己的“群体”。我们不奢望城里的孩子“舍家舍业”跑到偏远地区“扶贫”,但起码能留的住本地孩子的心,让他们守住家乡这片热地,为家乡建设献智献力。

  要想真正走出国考报名有地“无人问津”的怪圈,国家和报考者都要从自身做起,“各司其责”,唯有如此,才不会有如此“冷热不均”的怪象再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编辑推荐

热点聚焦

备考经验

 2016年国考行测复习备考专区

2016年公职类考试备考资料下载

 2016地方公务员笔试辅导备考资料

2016公职类考试备考经验大全 

热门课程

精品试听

【协议】2016地方公务员笔试协议通关班

  精品试听--2016公考路上一路相随

【协议】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协议通关班

 协议】2015事业单位笔试协议通关班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