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些高校毕业生将户口、档案等托管在高校或人才服务机构。有的超期空挂,给本人户档迁移、婚育、购房等带来不便,也给高校等机构带来管理难题。一位长期在武汉地区高校工作的人士估计:目前,在武汉地区高校或人才服务机构超期空挂户口、档案的大学毕业生累计超过10万。这种现象并非武汉所独有,在全国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2月9日《 人民日报 》)
人已毕业,却将户口留在高校或人才服务机构,甚至不惜超期空挂成为“黑户”。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令人费解的。户口跟着人走,人走了,怎么让自己的户口“空挂”?
人是生活在现实之中,行为必然要受到利益的牵制,找不到工作,或是单位不解决户口,怎么办?难道要让户口“打回”原籍?一方面是自己不愿意再做农村人,毕竟已经是跳出了“龙门”,另一方面农村也不愿意大学生回去。回去了,可能就要分享利益了。
空挂户口属于集体户口,给空挂者带来的麻烦不少:结婚、生子、购房,以及办理医保、社保、出国等手续时,需要户籍资料,就只能干着急,同时,也给学校、人才机构等部门带来管理难题。可以说坏处多多,既然如此,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宁愿空挂户口而不被迁回原籍呢?
据了解,大学毕业生将户口托管在人才服务机构,可作为武汉市常住户口,享受市民待遇。其实,那些已经远离武汉的大学毕业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享受武汉市市民待遇的,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有市民待遇总比没有好。在现实中,“市民待遇”是个好东东,可以解决太多的难题,而没有“市民待遇”,意味着自己要处处受制,甚至寸步难行。的确,在我们周围,无法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太多了,尽管你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工作,纳税,但具体到权利上,却是让你感受到没有当地户口的苦楚,因此,也就有了享受不到权利就要求退税的建议。“没有农民工,处处不方便,城市确实离不开他们。”最近这几天,不停地有南京市民倾诉春节里的烦恼:想吃点新鲜蔬菜,菜场关着门;想到楼下吃盆酸菜鱼,餐馆关着门;想去剪剪头发清爽地过年,理发店关着门;想去印盒名片,就连复印店也关着门!“农民工一回乡过年,城市就进入‘服务真空期’。”等到生活不方便了,才想起农民工的好,可能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吗?恐怕很难。
空挂户口档案,实质上是对“户口利益”的憧憬,当“市民待遇”等同于公民待遇,当不再有市民和新市民之分的时候,空挂户口就会流入历史的长河之中,淹没了,否则,空挂户口必然长期存在,因为里面寄托着对“户口利益”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