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更好的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文都网校教师招聘频道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关"建构主义理论"的考点解析。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己经具有建构的思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也对当代建构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来的。
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
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①主动建构性,②社会互动性,③情境性。
(3)教学观
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憧憬,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个体建构主义关注个体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素质,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取向主要是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生成学习理论
维特洛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地选择和注意信息,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
(2)认知灵活性理论
斯皮罗等人把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指知识具有明确的事实、概念、原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指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的经验),并据此将学习分为两阶段:初级知识获得(背诵和记忆)与高级知识获得(解决分析问题)。
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知识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即通达教学,这种教学强调: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这种建构主义主要是在维果斯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热点聚焦 | 免费试听 |
面试指导 | 教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