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小学教师资格证辅导资料

更多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德育过程的规律

  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教师资格证考试,文都网校教师资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辅导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道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道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热点聚焦

备考经验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班7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解析:难度不大 更专业灵活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学科知识与能力

2015年教师招聘备考攻略:发挥主动性

面试资讯

教资关注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类型有哪些?

【协议】2015教师资格统考协议通关班(幼儿)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或演示应对策略

【协议】2015教师资格统考协议通关班(中学)

教师资格面试自我介绍有哪些要领

【协议】2015教师资格统考协议通关班(小学)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