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临床助理辅导资料很多,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整理知识点,下面文都网校为大家搜集了传染病学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概述 :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脑膜炎双球菌)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部分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本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多见。
一、 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或称奈瑟氏菌,G阴性,肾形或豆形,多呈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人体是唯一天然宿主;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分A.B.C等13群及若干亚群,以A.B.C多见。外界不易生存,产生自溶酶。内毒素、菌毛及外膜蛋白是其致病的重要因素。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潜伏末期及病后10日。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可达50%,以A群为主,非流行期间以B群多见。
2、传播途径:呼吸道直接传播。
3、易感人群:6月~5岁儿童易发病。6月以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成年人经反复隐性感染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感染者较少。本病隐性感染率高。
4、流行特征:季节性,冬春多发;周期性,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
三、发病机理:
四、病理:
1、败血症:主要为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炎症、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导致皮肤及内脏出血。
2、脑膜炎: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及血浆外渗、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 1~10天,平均2~3天。根据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普通型、暴发型和轻型。
(一)普通型:
1、前驱期:低热、咽痛、咳嗽等上感表现。
2、败血症期:
(1)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2)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70~90%。
(3)脾大。
3、脑膜炎期:此期多与败血症期同时存在
(1)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2)皮肤粘膜瘀点及瘀斑。
(3)颅压升高表现。
(4)脑膜刺激症状。
(5)意识障碍及抽风等表现。
(6)口唇疱疹。
4、恢复期
(二)暴发型:
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1)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2)皮肤瘀点及瘀斑迅速扩大。
(3)感染性休克表现。
(4)DIC表现。
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表现
(1)高热及中毒表现严重。
(2)皮肤瘀点
(3)意识障碍
(4)抽风
(5)呼吸衰竭
(6)脑疝表现
3、混合型: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最重,死亡率高。
热点聚焦 | 医师关注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专项特训(夏桂新) 2015年医师资格考试时间已公布 | |
名师直播 | 复习备考 |
(7月29日19:00—20:30)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前提分战 | 2015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复习宝典 2015中医/中西医医师考试复习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