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147天,相信许多考生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文都网校每天会为大家搜集整理一部分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在此预祝所有考生考试顺利!
2015执业中药师复习辅导:中药药理学5
第五章 清热药
§大纲要求
1. 了解清热药的功效、主治及分类。
2. 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3. 掌握黄芩、黄连、金银花、大青叶及板蓝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 了解鱼腥草、北豆根、生地黄、栀子、苦参、知母、青蒿等的药理作用。
§重点及难点提示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黄芩、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大青叶及板蓝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内容精讲
第一节 概述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疡以及阴虚内热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里热证主要是由于外邪入里化热,或因内郁化火所致的一类征候。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外邪人里化热的证候与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伴全身毒血症时的表现相似,如高热、汗出、口干、烦躁、神昏谵语等。脏腑偏胜,郁而化火(热)之证与现代医学中各种器官或组织的感染性疾病相似,也包括由此引起的一些并发症状,如肺热引起的咳嗽多疾;胃热引起的头痛、牙龈肿痛;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胁痛;肠胃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呕吐等。血分实热则表现为某些疾病引起的斑疹和鼻衄、牙龈出血、吐血、便血,以及烦躁、神昏谵语等症状。
里热证有实热、虚热之差别,虚热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而内生,出现口干唇燥、虚烦不寐、盗汗,可见于现代医学中大病后期体质虚弱,以及结核病等。
总之,里热证的主要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病理过程包括发热、炎症、疼痛、腹泻、中枢症状等。
另外,里热证也包括某些出血性疾病。头痛眩晕症、过敏性疾病及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
清热药的抗感染作用是其清泄里热功效的主要药理学基础,而抗病原体作用是抗感染的主要作用环节,同时还有解热、抗炎、抗过敏、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与各类清热药不同功效相应的选择性药理作用尚难明确。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1.抗病原体:抗菌谱较广。大部分清热药的抗菌机理尚不清楚。黄连、黄柏、龙胆草等抗菌作用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现皱缩并进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干扰糖代谢等。现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清热药的抗感染作用,应注意与抗生素作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2.抗毒素:抗细菌内毒素作用,能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
4.解热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清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某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
7.其他:镇静、降压、保肝、利胆等作用。
第二节 常用药物
黄芩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2)抗炎:黄芩抗炎作用与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有关,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是重要的炎性介质,黄芩素、黄芩苷等通过多种环节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不同程度地抑制前列腺素E(PGE)和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从而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芩具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黄芩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4)解热:黄芩苷对正常体温大鼠无降温作用。
(5)保肝、利胆:黄芩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素等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
(6)镇静
(7)对血液系统影响 黄芩有止血功效,黏毛黄芩、滇黄芩、薄叶黄芩中的黄芩苷水溶性成分具有促凝血和明显的延长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而黄芩及甘肃黄芩的水溶性成分则无明显作用。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Ⅱ等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产生抗凝血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近来研究发现黄芩苷对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有降低作用,推测其降压作用与阻滞钙通道有关。
黄连
【 药理作用】
1.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黄连及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黄连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抗菌作用环节可能是:①破坏细菌结构。②抑制细菌糖代谢,黄连能抑制酵母菌及细菌糖代谢的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3)抗炎、解热 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黄连其他成分如药根碱及黄连碱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小檗碱抗炎作用与其抑制炎症过程的某些环节有关。黄连通过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产生解热作用。
(4)镇静催眠
(5)降血糖:小檗碱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原异生和/或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糖酵解作用产生的。
(6)抗溃疡;小檗碱抗溃疡作用与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和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有关。
(7)抗肿瘤:小檗碱还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呼吸,阻碍癌细胞嘌呤和核酸的合成,干扰癌细胞代谢等途径产生抗癌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正性肌力作用:小檗碱促进心肌细胞外Ca2+内流,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其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与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有关;负性频率作用;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小檗碱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前述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有关。抗心肌缺血
(2)抗脑缺血
(3)抗血小板聚集:小檗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及Ca2+拮抗作用有关。
(4)小檗碱还有降血脂、抗缺氧、益智等作用。
苦参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
(2)抗炎:苦参水煎液及苦参碱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小鼠以及摘除肾上腺小鼠,均能抑制因巴豆油和冰醋酸诱发的炎症,提示苦参碱的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明显关系。苦参的抗炎作用可能与膜稳定作用有关。
(3)抗过敏 苦参有免疫抑制作用。5种生物碱(苦参碱、槐胺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苦参碱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强,而槐果碱作用较弱。
(4)抗肿瘤 多种苦参生物碱均有抗肿瘤作用,苦参抗肿瘤作用环节可能包括:
诱导癌细胞调亡;促进癌细胞分化;抑制癌细胞DNA合成;直接细胞毒作用。
(5)解热
(6)止泻
2.其他药理作用
(1)心律失常: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胺碱及槐果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苦参碱型生物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学基础可能包括降低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及消除折返冲动(减慢传导)两个方面。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能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离体心房自律性增加,提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与β受体阻断作用也有一定关系。
(2)抗心肌缺血;苦参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之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关。
(3)苦参煎液、苦参总碱、苦参碱具有平喘作用;苦参及苦参碱有抗溃疡作用;苦参总碱有镇静作用;苦参注射液有保肝作用。
牡丹皮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菌
(2)抗炎:丹皮酚、丹皮酚磺酸钠、牡丹皮甲醇提取物、丹皮总苷均有抗炎作用。丹皮酚对去肾上腺大鼠仍显示显著的抗炎作用,对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也无明显影响,因此认为丹皮酚的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明显关系。
(3)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丹皮酚对I~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及总苷的促进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丹皮酚对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4)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①镇静催眠抗惊厥
②镇痛:
③解热和降温:
(5)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a抑制血小板聚集;b改善血液流变学;c抗心肌缺血;d抗脑缺血;e抗动脉粥样硬化。
2..其他药理作用
(l)保肝:丹皮总苷
(2)利尿 有效成分丹皮酚,丹皮酚能升高血浆渗透压,可能与其利尿作用有关。
(3)降血糖
(4)牡丹皮还有抗肿瘤、抗早孕、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金银花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广谱抗菌作用。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重要的抗菌成分,黄酮类及挥发油也可能有一定抗菌活性。
(2)抗内毒素
(3)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类化合物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金银花煎剂可降低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绿原酸能缩短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止血作用;金银花醇提物有抗早孕作用。金银花水及醇浸液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大青叶 板蓝根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微生物:板蓝根对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真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靛蓝、靛玉红可能是其抗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是板蓝根多糖。
(3)保肝:大青叶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板蓝根注射液及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板蓝根多糖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
穿心莲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穿心莲抗感染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解热、抗炎等其他作用有关。
(2)抗炎:穿心莲内酯甲、乙、丙、丁素单体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但对肉芽组织增生无明显影响,其中穿心莲丁素作用最强。穿心莲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
(3)对免疫功能影响:穿心莲内酯及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
(4)解热
(5)抗肿瘤
(6)抗蛇毒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血小板聚集:穿心莲水提物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效成分是黄酮部分,内酯部分无明显活性。
(2)抗心肌缺血:穿心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3)保肝利胆
(4)终止妊娠:此作用可能与其抗孕激素及直接损伤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有关。
牛黄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毒
(2)抗炎
(3)解热:牛磺酸是牛黄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4)镇静抗惊厥:牛黄作用部位不在脊髓而在脑干和皮层。牛磺酸是牛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对皮层、脑干、脊髓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目前认为牛磺酸可能是一种中枢抑制性氨基酸。
(5)降压:牛黄及其成分降压作用环节有所不同,分别与扩张血管、抗肾上腺素作用有关,也可能是中枢性降压作用。
(6)镇咳祛痰平喘
2.其他药理作用
(l)强心:牛磺酸可能是牛黄强心的主要有效成分。
(2)利胆解痉
(3)牛黄尚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红细胞生成、保肝、镇痛及抑制肿瘤等作用。
鱼腥草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鱼腥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鱼腥草素是鱼腥草中具有抗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2)抗炎:鱼腥草素、黄酮成分槲皮素、槲皮苷是其抗炎有效成分。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功效与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鱼腥草具有抗过敏作用。抗过敏作用环节可能包括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对抗过敏介质作用及直接松弛平滑肌等。
2.其他药理作用
抗内毒素、抗癌、利尿作用。
知母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微生物
(2)解热:解热特点是慢而持久。解热机理与抑制产热过程有关,通过抑制与产热有关的细胞膜上Na+,K+-ATP酶,使产热减少。解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抗炎:有效成分是芒果。
(4)对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知母及其皂苷元能使血、脑、肾上腺中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NA合成和释放减少;能抑制过快的β受体蛋白质合成,下调过多的β受体;能使阴虚模型动物脑、肾中β受体功能下降,血中cAMP含量减少;从而导致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降低。知母还能调节失调的β受体和M受体功能,使之恢复正常。
(5)降血糖:知母降血糖的有效成分为知母聚糖A、B、C、D,以B活性最强。
2.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对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知母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3)抗癌:知母皂苷抗癌作用主要不在于对肿瘤的直接抑制,而是对宿主代谢的调节和纠正。知母能显著抑制Na+,K+-ATP酶,有助于癌瘤生长的抑制和宿主的存活,也有助于减少机体能量消耗。
(4)知母成分芒果苷有明显镇静、利胆作用;异芒果苷有明显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
栀子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2)抗炎
(3)镇静、镇痛:栀子所含成分熊果酸是其镇静作用有效成分之一。栀子醇提物及京尼平苷有镇痛作用。
(4)降温和解热:熊果酸是降温有效成分之一。
(5)利胆、保肝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胰腺的影响:栀子及其提取物能促进胰腺分泌,降低胰酶活性,对胰腺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均有稳定作用,能使胰腺细胞膜结构、功能趋于正常。促进胰腺分泌以京尼平作用最强,降低胰酶活性以京尼平苷作用最显著。
(2)对胃肠运动及胃液分泌的影响
(3)降压:其降压作用部位在中枢,主要通过增强延脑副交感神经中枢紧张度而发挥降压效应。
(4)抑制心肌收缩力、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青蒿
【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微生物
(2)抗炎:莨菪亭是其抗炎成分之一。
(3)解热、镇痛 青蒿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抗疟原虫;青蒿素是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青蒿酯钠也具有良好抗疟作用。其抗疟机理主要是影响疟原虫的膜结构,首先是抑制疟原虫表膜、线粒体膜,其次是核膜、内质网膜。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青蒿素分子结构中所独有的过氧基是产生抗疟作用的必要基团。青蒿素对血吸虫成虫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降压作用。
(2)抗癌
热点聚焦 | 药师关注 |
| |
精品试听 | 复习备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