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上有著名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条件,也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萌发于古希腊时期,曾获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支持,影响深远。对照这一理论,不难理解为什么历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坚守北上广等大城市。2016考研当前,就让我们结合“地理环境决定论”来重新谈谈考研中的城市地域问题。
地理环境决定“软实力”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可以影响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因此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同理,一个城市也极有可能给生活在其中的个人镌上强烈的个性色彩。比如北京的雍容大气、上海的国际化和时尚气息、南方城市的自由开放,等等。不同学校也是如此,北大的人文学科优势,清华的理工思维强盛,南方高校如厦门大学更是自由浪漫的代表。这些环境差异能塑造不同的人群和性格,尤其是与二线城市相比,大城市更讲究公平竞争,好大学学术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图书馆藏书丰富,这些都在无形中塑造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大城市读书和毕业于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确实有着更强大的“软实力”。
“硬实力”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软实力”关乎一个人眼界、性情、爱好、人际关系,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在当今社会,左右一个人发展前途的,终归还是要靠“硬实力”,即扎实的专业功底、技术水平和办事能力。能在大城市读书固然可以长见识,但历年大城市的求职压力和生存压力都远远大于二线城市,能够在大城市安身立命并扎下根来的只能是少数。况且,大城市虽然意味着好环境,但并不等于否认了其他城市和大学的存在价值,相反一些二线城市中也不乏好学校、好专业,也一样能磨练你的“硬实力”。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相较于“出身地”来说,求职市场上还是更看重学历和专业,专业实力过硬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欢迎。
“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前途,两者兼备更好,如果不能,也应理性选择。对待考研中坚守大城市的地域现象,也应理智对待,不盲注追求。希望每个2016考研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版权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文都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推荐阅读】
热点聚焦 | 考研关注 |
直播预告 | 复习备考 |
【5月20日】2016考研英语何凯文教你如何做真题(何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