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一

更多

2015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辅导:重点9-2

  2014年执业药师的考试已于近日结束,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也将进入复习阶段,相信各位考生朋友们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吧,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汇总了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相关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并能清热泻火。

  二、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湿热证及火热证。如:

  ①湿温或暑温夹湿,因湿热蕴结,气机不畅,而见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②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满吐利;

  ③湿热壅滞大肠,传导失职,则见泄泻、痢疾、痔漏肿痛;

  ④湿热蕴蒸肝胆,可见黄疸尿赤、耳肿流脓;

  ⑤湿热下注,则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

  ⑥湿热流注关节,则见关节红肿热痛;

  ⑦湿热浸淫肌肤,则成湿疹、湿疮。

  ⑧诸脏腑火热证。

  三、使用注意

  1.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

  2.凡脾胃虚寒,津伤阴亏者当慎用。如需用时,可与健胃及养阴药同用。

  3.本类药物多兼泻火、解毒作用,可用治热证火证及痈肿疮毒,可与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参酌使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共同点:

  黄芩、黄连、黄柏皆为苦寒之品,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凡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均可配伍使用。三者均常用于:

  1.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黄疸、带下,以及湿疹湿疮等证。

  2.火热毒盛所致的疮疡肿毒、红肿热痛。

  若三者同用可增强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注意:三者皆为苦寒之品,容易损伤脾胃,若脾胃虚寒者均宜忌用。

  不同点

  黄芩气味较薄,尤其善于清上焦湿热,故湿温、暑湿初起,湿热郁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舌苔黄腻等症,黄芩尤为多用。

  同时,黄芩又以清肺火、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为其特长。又常用于:

  1.肺热咳嗽,痰黄质稠;

  2.外感热病,中上焦郁热所致的壮热烦渴、面赤唇焦、苔黄脉数等症(热病烦渴);

  3.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配伍柴胡等药;

  4.火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

  5.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症(血热出血);

  6.怀胎蕴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证。

  黄芩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用。本品又分枯芩即生长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条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肠之火,泻下焦湿热。

  黄连大苦大寒,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最强,尤其善于清中焦湿热,故肠胃湿热泻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者,黄连首选,常配伍木香,或黄芩、葛根,为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

  同时,黄连以清心胃实火而除烦、止呕为其特长。又常用于:

  1.温热病热盛火炽,高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常配伍黄芩、黄柏、栀子;

  2.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常配伍黄芩、阿胶等药),以及吐血、衄血(常配伍黄芩、大黄);

  3.胃火炽盛的呕吐(常配伍竹茹、橘皮)或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配伍吴茱萸);

  4.耳痛流脓,目赤肿痛,以及疔疮走黄(疔毒攻心)等证。

  黄柏苦寒沉降,尤善于清下焦湿热,故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黄浊秽臭(常配伍白果、车前子、芡实等),以及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常配伍苍术、牛膝),黄柏多用。

  同时,黄柏以清相火、退虚热(退热除蒸)为其特长,又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常配伍知母、地黄等药。

  黄芩、黄连、黄柏区别简表

  龙胆草 夏枯草

  共同点:

  龙胆草、夏枯草二者皆性寒,均能清肝火。皆可用治肝火头痛、目赤等证。

  不同点

  龙胆草主泻肝胆实火,肝胆实火所致的胁痛、口苦、耳聋,以及肝经热盛,热极生风,高热抽搐等证,龙胆草常选用。

  同时,龙胆草大苦大寒,又善于清热燥湿,尤其善于清下焦湿热。又常用治:

  1.湿热下注所致的阴肿阴痒、女子带下黄稠、男子阴囊肿痛、湿疹瘙痒;

  2.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胁痛口苦、尿赤等证。

  夏枯草苦辛性寒,清肝明目之力较强,故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证夏枯草多选用。

  同时,夏枯草又能清肝火而散郁结、降血压。又常用于:

  1.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结于颈项所致之瘰疬、痰核等证;

  2.高血压病属于肝热阳亢、头痛眩晕者。

  苦参 白鲜皮

  共同点:

  苦参、白鲜皮皆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湿热所致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疥癣瘙痒等皮肤病,常相须为用。

  同时,二者均可用于湿热蕴结之黄疸尿赤。

  不同点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力较强,又能清热燥湿而止泻痢,并能利尿,又可用于:

  1.湿热蕴结肠胃之腹痛泄泻、下痢脓血(湿热泻痢);

  2.湿热便血、痔疮出血;

  3.热淋涩痛,以及妊娠小便不利、湿热带下。

  白鲜皮又能清热解毒,故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白鲜皮尤为适宜。

  同时,白鲜皮又能祛风通痹,又可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湿热痹痛)。

  秦皮 椿皮

  共同点:

  秦皮、椿皮二者皆味苦性寒,均能清热燥湿而止泻、止带。都可用治:

  1.湿热蕴结,腹痛泄泻、下痢脓血;

  2.湿热下注,赤白带下等证。

  不同点:

  秦皮又能清热解毒而止泻痢,又可用于热毒泻痢,下痢脓血。

  同时,本品又能清肝泻火而明目退翳,又可用于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证。

  椿皮味涩,既能清热燥湿而止泻、止带,用治湿热泻痢、赤白带下;又可收涩止泻、止带,又常用于肠滑不禁、久泻久痢,以及脾肾虚弱、带下日久不止等证。

  同时,椿皮又能清热燥湿,收敛止血,又可用于血热崩漏,月经过多,便血体虚,痔漏下血等证。

  此外,兼能杀虫,也治蛔虫腹痛、疥癣瘙痒。

                  热点聚焦
                药师关注

 2015执业中药师变化大?文都为你支招

 2015执业西药师备考锦囊

 

2015药师特训班降500/协议班降200元

2015执业药师模块班300元起 


                  近期直播
                复习备考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5执业药师考试,不将就 

谈谈第七版《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