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的考试已于近日结束,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也将进入复习阶段,相信各位考生朋友们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吧,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汇总了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相关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第九章 清热药
一、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功效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三、适应范围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泄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清热药是以《内经》“热者寒之”及《本经》“疗热以寒药”的原则指导用药的。
四、分类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表现。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
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五、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2.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六、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功效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二、适应范围
1.主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本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三、配伍方法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
石膏 知母
共同点:
石膏与知母二者皆性寒、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都可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两者常相须为用。
且都可用于肺热咳嗽。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生用清热泻火力强,重在清解(清热之中并能解肌),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治:
1.肺热咳喘,常配伍麻黄、杏仁、甘草;
2.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等症。
同时,石膏煅用有收敛生肌之效,又常外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湿疮,水火烫伤等证。
石膏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入汤剂宜打碎先煎。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又归肾经,清热泻火作用不如石膏,而善于滋阴润燥,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并能滋阴润燥),偏重于滋润肺胃之燥,且又长于滋肾降火,兼能润肠通便。常用治:
1.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常配伍贝母;
2.阴虚消渴;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等症,常配伍黄柏、地黄等。
4.阴虚肠燥便秘等证。
故知母上能清肺热、润肺燥,中能清胃热、润胃燥,下能滋肾阴、降虚火(泻肾火)。它既清实热,又清虚热。
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芦根 天花粉
共同点:
芦根与天花粉二者皆味甘性寒凉、归肺胃经,均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都可用治:
1.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
2.肺热咳嗽。
不同点:
芦根甘寒,清热之力较天花粉为强,又能清肺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兼能利尿、透疹。又常用于:
1.肺痈胸痛、咳吐脓痰(肺痈吐脓),常配伍薏苡仁、冬瓜仁等;
2.胃热呕吐、呃逆;
3.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4.麻疹透发不畅等证。
天花粉则生津之力为优,阴虚内热、消渴多饮者天花粉多用。
同时,天花粉又能清肺润燥、解毒消痈(消肿排脓),又可用于:
1.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之证(燥热咳嗽);
2.痈肿疮疡。
注意: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块根入药,故不宜与乌头同用。
竹叶 淡竹叶
共同点:
竹叶、淡竹叶二者皆味甘淡性寒,均能清热除烦、利尿。都可用治:
1.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2.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以及心热下移于小肠,小便短赤、热淋涩痛,(常配伍木通、生地、甘草)。
二者临床常混用。
不同点:
竹叶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的叶入药。其清心除烦之力较强,并能生津,故热病烦渴以及小儿惊热等证,竹叶多用。
淡竹叶为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入药。其清心除烦之力不及竹叶,而长于清热利尿,故心火移热于小肠之心烦口疮、小便短赤涩痛,以及湿热水肿、黄疸尿赤等证,淡竹叶多用。
此外,竹叶卷心为竹叶卷而未放的幼叶入药。尤长于清心火,善治温热病邪陷心包,高热、神昏谵语等症。
栀子 鸭跖草
共同点:
栀子、鸭跖草二者均为苦寒清利之品,皆能清热解毒、利湿。都可用治外感热病,痈肿疮毒,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证。
不同点:
栀子清降下行,清热之力较强,善于清泻心肺胃三焦之火而除烦。常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甚则高热、神昏谵语。
同时,栀子又能凉血止血,消肿止痛。又可用于:
1.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证;
2.外敷用于外伤肿痛。
故栀子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
本品生用走气分而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痛,炒炭则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鸭跖草则清解兼透利,利水消肿之力较强,且能透散表邪,又可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以及小便不利、水肿有热兼有表证者。
夏枯草 决明子
共同点:
夏枯草、决明子皆性寒凉,都能清肝明目、降血压。均可用治:
1.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为眼科常用药;
2.高血压病属于肝热阳亢、头痛眩晕者。
不同点:
夏枯草苦辛寒,清肝火之力较强,并能散郁结。又常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决明子明目之力较强,无论是风热上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肾阴虚之目暗昏花,决明子均常配伍使用。为明目佳品,眼科虚实均可使用。
同时,决明子质润,又能(清热)润肠通便,又可用于内热肠燥,大便秘结。
青葙子 密蒙花
共同点:
青葙子、密蒙花二者皆能清肝明目退翳,均可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羞明多泪等证,为眼科常用药。
不同点:
青葙子清泄肝火之力较强,也可用于高血压病属于肝火亢盛者。
注意:本品有扩散瞳孔的作用,故青光眼患者忌用。
密蒙花既能清肝热,又兼能养肝血,故眼科的实证、虚证均可使用,肝虚有热、目昏干涩、目生翳障者尤为适宜。
木贼 谷精草
共同点:
木贼、谷精草二者皆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均常用治风热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羞明多泪。
不同点:
木贼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兼能止血,也可用于血热便血、痔血。
谷精草清热泻火之力较强,也可用于火热上炎之头痛、牙痛、喉痹咽痛。
热点聚焦 | 药师关注 |
| |
近期直播 | 复习备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