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书面语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并不是集中出现,而是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所以阅读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而且要重视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理解。除了文字信息外,材料也会以图表、视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具备从图表、视频材料中获取准确、有效信息的能力。
图表、文字、视频等都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表达方式。所谓“筛选信息”,就是说要从图表、文字、视频等多种阅读材料中,找出特定的信息或重要细节。所谓“整合信息”,是指将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作整体的把握。
(一)图表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所谓图表信息,是指将已知信息用图像或表格形式给出。它要求考生从已知图像或表格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图是指统计图及绘画等;表是指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一种形式。在文章写作中,图表一般作为论据或说明事理而使用。阅读理解型题目中也会出现图表来配合文字的情况,因此图表阅读是材料阅读的重要部分。
1.表格数据的信息筛选
(1)表格数据的界定
表格数据,是指将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作答时要注意对题意、数据和知识点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2)数据表格信息筛选
数据表格信息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把统计表格的某个特征的信息,从多个不同特征的信息中抽取出来,再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形成文字,进行题目作答。
2.统计图的信息筛选
(1)统计图的界定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2)统计图的结构
统计图的构成一般有四个部分:
①图示线形
图示线形是在概括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绘成的曲线、条形、平面、立体、回点和象形等。
②坐标和尺度
坐标和尺度是绘制图式的基本要素。它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决定图式能否准确反映图示现象的重要环节。
③标题
标题提示统计图反映的内容。标题一般写在图式的上面。
④统计图的辅助部分
包括基线、指导线、时间标目、数字说明、图例、象形图案、资料来源以及文字注解等。
(二)视频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由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内容丰富、画面感强、生动有趣且易于接受,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视频材料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学会对视频材料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视频材料与统计图、表及其他平面静止视觉图像都不同:它是动态的,需要在观看或倾听的过程中把握信息。阅读视频材料的基本思路是:主体、具体措施、主要内容、结果。依据这样的阅读过程搜集、整合相关信息,并根据试题要求用文字将相关信息表述出来。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结构和思路
结构是就文章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思路的归宿,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文章的结构是指作者对语言材料的组织与安排、布局与谋篇以及文章内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统领(总领)、收束(总结)、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呼应)等等,都是文章结构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便于透彻理解文章。
题目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从发散到集合,从模糊到清晰,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最后落实到文章里,读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常体现为线索或写作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便于快速把握文章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关系密切:结构是外显的思路,思路是内化的结构。思路是谋篇,结构是布局;思路是内隐的,结构是外显的。因此要理清思路脉络,辨明行文结构。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明确行文的整体思路是很重要的。如果能辨明文章的脉络,就能对文章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
1.文章结构
文章从结构来看,有如下六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
2.文章思路
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三种: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文章从思路上看,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记叙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游记常以游踪,即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
(二)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不同文体,结构不同,如新闻结构的五要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散文的线索、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进而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看关键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抓住、找准中心句。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纲”。二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或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对下文来说是伏笔,是铺垫;对上文来说是照应,是呼应。
③看重点词语。一是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能表明文章中旬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此相反”表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样”表并列等等。二是解说性词语。科技文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采用解说、举例的形式,分析层次时就要注意提示解说内容的词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等。
④看构成关系。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部分与部分、句与段、段与层、层与部分、点与线、线与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外部结构标志人手,特别要注意划分准确第一层次,不要搞错“辈分”,将大小层次混淆了。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艺术创作总是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艺术内涵上,强调浪漫主义;在艺术语言上,强调写实主义。(承接)这样既导致了艺术精神的贫乏,也导致了艺术语言的单调。(承接)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语言,也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思路。但是,(转折)中国人有自己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人对自己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独特要求,或者说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对于世界美术史的独特贡献。”前部分包含两层承接关系,从艺术创作存在的问题谈到西方现代艺术引进的意义。材料的重点在转折后提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虽然可以引进艺术,但毕竟中国人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艺术家还是应该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好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眼”。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了文章线索,或隐含了写作顺序。通过仔细推敲题目蕴含的信息,可以揣摩出文章的中心。题目揭示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题目揭示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如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题目揭示了写作对象。我们可以从“纪念白求恩”这个题目,联想到为何要纪念,白求恩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等内容。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是表明作者思路与写作目的的关键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含义丰富深刻。这类句子往往出现在段首、段中或段尾部分,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对理解文章整体思路意义重大。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有时文章的意思是多层次的,分析完每一个层次之后还要有主次之分,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递进关系,那就要提取主要强调的意思;如果是并列关系,那就把它们的意思联合起来,进行简要概括。